王良红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加快海河教育园区公共交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经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津南区研究答复如下:
一、园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情况
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内已开通131、205、220、223、224、228、612、612(快线)、613、615、615(快线)、627、655、704、930等15条公交线路。其中,223、224、228路在融创知香园、仁恒景新花园两个社区设有公交站点,223、224路为园区内环线,有效将两个社区及园区各院校串联起来,解决园区内师生及居民出行问题。131、627、930路开往滨海新区方向,方便师生及居民前往滨海新区塘沽、临港工业区及大港方向。随着教育园区内广大师生和居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加大,园区管委会将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公交公司,优化公交线路,增加运力频次,不断优化公共出行环境。
二、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建设情况
目前,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已建设完成,2018年新开通了李楼站,年内将再开通高庄子、东沽路、双桥河三站。届时,园区管委会将积极协调运管部门、公交集团,开通东沽路站与园区院校、已建成小区之间的公交接驳,进一步方便院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出行。
三、用好园区绿色资源情况
海河教育园区规划占地24平方公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生态屏障区的有关规定,园区6平方公里中央生态绿廊全部属于一级管控区,其余18公里属于三级管控区。自规划建设之初,海河教育园区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央生态绿廊采取"台地"方法,保留了原有的河流湿地,形成了自然的山坡林地。清理改造绿廊内河道9公里,整理地形270万平方米,形成水面137万平方米。同时,园区水系与各院校护校河相互连通,并采取雨污水分流。园区水域总面积约240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123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约88万株,植物种类约127种。总体绿化覆盖率超过50%,"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0%。
园区管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部署要求,结合园区实际,按照"坚持自然野趣、提升涵养水平、严格管理控制"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提升,实现园区生态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委托南开大学专家团队牵头编制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从生态涵养、环境保护、绿色出行、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深化细化。按照全市双城绿色生态屏障管控要求,在调整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取消原中央生态绿廊内3处商业用地共计20公顷,增加了园区内的蓝绿空间。二是把握重点内容。园区一级管控区规划提升分四个节点,第一个节点为园区文化中心区域,占地0.83平方公里,主要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突出文化休闲特点;第二个节点为体育公园区域,占地1.31平方公里,主要是借助已建成体育场馆和城市空间资源,以提升绿化景观为主,同时规划建设健康休闲公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个节点为天南小镇,用地面积0.9平方公里,主要是发挥天南小镇重要通廊作用,规划建设中央生态公园,突出绿色智能创新;第四个节点是古海岸湿地,用地面积1.17平方公里,主要是突出对古海岸湿地的生态保护,借助天南大环境学科专业优势,实现环保实验与生态观测的协同共享。三是实施严格管控。此外,对于18平方公里三级管控区,我们将严格控制各类规划建设,高水平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大日常管控力度,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生态屏障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落地。
今明两年,园区生态屏障区保护提升要着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实施总占地27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环境提升。二是结合天南小镇项目推进,启动总用地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中央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三是围绕古海岸湿地保护,进一步提升管控水平,同时于年内建成园区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四是实施生态涵养修复,从今年开始,通过土壤钻孔、落叶堆肥等工艺做法,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园区中央绿廊的土壤改善。同时,依据园区绿化养管经验,逐步换种改植适宜园区水土环境的植被,实现生态涵养修复的最佳效果。
四、设立票价主管服务部门情况
园区积极与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客管办、市公交公司沟通协调,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六号线梅林路站至咸水沽西站工程已于2月4日开工建设,票价将与中心城区统一。下一步,园区将与市住建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沟通协作,加快推进地铁与常规公交融合发展,进一步合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建设布局,实现地铁站周边站点和公交场站无缝对接,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出行。
2019年3月29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85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