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安排,做好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规划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部署要求,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市教委采取了大量的针对性措施,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加强资源教室建设
2016年4月,市教委制定《关于印发天津市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建设指南》"),进一步推进全纳教育,提高我市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为有效指导各区规范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施设备、教学用具和康复设备等的配备,《建设指南》附资源教室设备配置参考目录,标出每项设备的参考价格及费用合计,便于各区和随班就读学校落实资源教室建设工作。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区、学校实际,统筹规划布局,选点确定基地学校建立资源教室,辐射片区所有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教室为普通学校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和咨询的重要作用。2017年,《市教委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印发,进一步明确以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在一期提升计划资源教室建设基础上,依据《天津市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其他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也要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目前,我市各区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稳步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工作。
二、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为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结合本市实际,2018年12月,市教委制定了《天津市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从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完善随班就读对象的确认和教育安置等工作机制、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和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支撑体系五个方面对我市随班就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意见》同时附两个附件:《天津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参考标准》和《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能力参考标准及测评方案》,将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标准进一步明确,使各区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更加规范化,使不具备随班就读能力的孩子得到更适合安置,同时使具备该能力的孩子进入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三、加强特教教师专业化建设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2018年6月,参加教育部三类学校新课标培训,并按照分类分级、全员参与的原则,启动我市市级三类学校新课标培训工作,约650人参加了培训。2018年12月,组织天津市特殊教育孤独症专题培训,涉及750人次。
四、开展特殊教育专项督导评估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市特殊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在已经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基础上,2017年开始,实施天津市特殊教育学校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市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坚持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特殊教育一体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思想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和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特殊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目前确实存在有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数量不够,作用发挥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市教委将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有获得感。
1.落实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
2.推进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逐步建立资源教室,规范资源教室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发挥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指导)中心作用,发挥特教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将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康复技术和特教工作经验,向普通学校辐射,切实提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4.广泛宣传特殊教育先进理念、政策法规、科学知识、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等,引导全体师生、广大家长、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积极支持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工作。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2019年4月9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