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校园普法力度,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建议"的建议,经会同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校园普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
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教育部联合司法部出台《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统筹规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系统提出大中小学各学段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国家《课程标准》及国家课程教材的要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法治课程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主要形式,深入研究、推动着我市的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法治教育,为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奠定了坚实的课程基础。通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
二、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成立教育系统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在经费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做到专项开支、专款专用。健全完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两委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实施、全系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加强师资培训,以保证中小学法治教育更具实效。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增强法治师资力量,教育部每年都举办"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训工程"专题培训。培训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校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围绕宪法教育、基本法治原理、重要法律制度、教育法治建设、法治教育教学实践等主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的法治知识、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提升开展法治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一是专题教育形式,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播放法治教育录像等。二是课外活动,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如18岁成人仪式、入队、入团仪式、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观影、知识竞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三是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法治教育。为加大法治教育力度,增加法治教育时间,市教委明确规定,全市中小学每月都要利用一节班队会时间开设法治教育课,全年不得少于10课时。四是运用网络手段加快普及与推广优质法治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生740余万人积极参与网上宪法和税法大讲堂学习,做到全覆盖。
五、聘请法制副校长,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提高法治教育课的水平,各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讲课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完善评价机制,落实工作保障。2016年,市教委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把"遵纪守法"作为一个重要要素纳入对中小学生的品德行为评价内容,每学年对每个学生考核两次。2018年市教委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把"遵纪守法守规矩"作为规范14个内容之一。将法治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意义,做到明理导行,从《规范》入手,进而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以及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校园普法主阵地作用,巩固既有普法方式成效,创新形式,推进校园普法工作深入发展。不断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2019年4月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