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86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9-05-24 11:08

杨永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建议"的建议,经会同市司法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问题

法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已被纳入国家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体现。具体做法是:

1. 课程标准的拓展与融合。小学、初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法治教育。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相融合,拓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凸显法治教育内容,将法治教育内容显性化。

2. 法治教材进课堂。2016年秋季,天津市初中起始年级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有法治教育的专项的单元讲述法治的内容。2018年春季使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也称为《法治教育专册》。核心内容为"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

3.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法治意识"规定为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一个时期以来,市教委会同教研室围绕如何培育学生的 "法治意识",开展了大量的教材解析、教学案例分析等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必修课,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内容对设置了大量的法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形成公民法治意识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4.加强教师的培训。针对目前教师未接受系统的法律专业的学习,法治意识淡薄等现状,特别开展了法治教育的培训,以及法治教育内容的教研和研讨课例,帮助教师提高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教育能力和法治内容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今年,市教委还将加大培训力度。

二、充分利用中小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法治教育问题

1.市教委下发了《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如18岁成人仪式、入队、入团、入党仪式、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法治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团队等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以不同形式呈现。

2.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运用网络手段加快普及与推广优质法治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生740余万人积极参与网上宪法视频学习和答题活动,同时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税法学习。宪法和法治学习做到了全覆盖。

三、多部门联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与市法建办等部门举办"明宪立德 津彩青春"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法治原创作品征集大赛。参赛作品以微电影、宣传片、动漫、平台小游戏、动态GIF或静态JPG表情包、原创曲艺、歌舞、表演剧等形式,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传递法治正能量。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二是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天津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制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法学字〔2018〕27号),将"双百"活动纳入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将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感谢对教育工作的支持,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2019年4月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