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建议"的建议,经会同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市教委、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发挥天津师范大学在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上的作用,支持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巩固和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探索"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在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实践教学。
一是做好规划设计,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在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开展实践教学。自2004年以来,天津师范大学实行"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教师培养模式,设置了30学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由教育理念与师德、教师职业基础理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体验与能力养成四个模块组成。在基本技能、职业体验与能力养成课程部分,结合学生本人所学专业开展教学实践。2013年,学校开始试行"3+1+2"本硕相连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修读了30学分模块课程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通过选拔确立其保研资格,并在大学四年级已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在研究生的两年学习中,突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尊重师范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也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校内外实践机会,印证所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促进教学相长、学用结合。
二是使师范院校师生实际参与到基础教育阶段工作中去,在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天津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优势特色,以建设附属中小学、在各区中小学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与区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合作。
2014年,师范大学校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市16个区、县教育局走访,并承诺为每个区扶植1-2所薄弱校。2018年,师范大学与16个区县教育局共同实施"天津师范大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基础教育"项目,共有42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受益。截至2018年年底,师范大学已与河西区、河东区、南开区、宝坻区、滨海新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为服务各区基础教育发展献计出力。
截至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已建成附属中学3所(师大附中、师大滨海附属学校、师大南开附中);建成附属小学5所(师大附小、师大第二附小、师大第三附小、师大滨海新区附小、师大南开附小),并建成师大实验幼儿园、师大南开附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利用基础教育教学科研的优势,以派出专家团队指导或授课、组织学生实习实训等形式,实际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师大派出的专家在学校具体岗位任职。通过对中小幼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对教学实践的帮助作用。2018年12月,天津师大成立"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中心",并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每周1次,课程内容包括京剧、茶道、剪纸、书法、民乐等。选学该课程的学生需学习文化瑰宝、艺苑撷英、礼仪文化和民俗采风四个板块内容,以通识教育、体验教学、实践环节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认知、体验、实践中系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与我市十多所中小学签署了共建协议,建立文化传承实践基地,育人成效显著。市教委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师范教育发展,支持师范大学建好管好学生社团,促进社团活动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更好作用,助力师范人才培养。
四是注重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师范大学立足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建设,先后成立了教师教育处(业务处室)、教师教育学院(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统筹教学实践工作,并基于培养师资人才的各二级学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实习实践实训条件。例如,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自迁入新校区后,已建设起包括多媒体教室、舞蹈专业教室、表演教室、琴房、电脑音乐教室、电钢琴教室、编辑室、录音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感谢您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指导,并希望保持联系。
2019年4月1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