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14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8-06-25 14:27

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解决幼儿园“入园难”困局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财政(地税)局、国税局研究答复如下: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户籍政策改革的推进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生增长,我市适龄幼儿不断增加,百姓入园需求不断增强。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2010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提升计划,先后新建、改扩建1000余所幼儿园。到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一批公办幼儿园,其园所数不少于500所。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下发了《天津市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计划(2016-2020年)》(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7个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学前教育资源。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纳入民心工程、市政府重点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等。市教委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推动城乡幼儿园建设。涉农区以新建、提升改造幼儿园为重点,城区以接收开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为重点,鼓励城区通过“买、租、建”等多种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每年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100所幼儿园。截至2017年12月,已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幼儿园266所,共新增班额540余个,新增学位16000余个。各区充分挖掘区域内可用资源,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办学条件。比如和平区,在原同文会馆旧址迁建改造和平八幼,新增3个班。再比如河西区,通过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和腾迁改造的方式,在梅江、小海地等人口密集居住区新建改扩建5所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百姓对优质公办园所的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为进一步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办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扩大民办学前教育供给,市教委于2016年重新修订了《天津市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设置标准》中对原有的民办幼儿园设置条件进行了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同时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民办幼儿园暂行管理办法》。并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民办托幼点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教委、市卫计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公安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天津市民办托幼点基本要求(试行)》,为举办者参与举办民办幼儿园提供了政策依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入园需求,构建民办学前教育的完整管理体系。市教委和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天津市学前教育资助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津财教〔2012〕26号),将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同公办幼儿园一样,纳入学前教育资助金政策范围,市财政局每年安排约50万元对财力困难的区给予一定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自2012年起至2015年,市教委、市财政局每年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约900万元奖补资金。2016年市教委设立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安全提升项目和资金”和2017年设立的“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项目和资金”,以奖补资金形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安全设施设备,补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三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2010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累计培训了1万余名师资。目前,我市普通高校中共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3所普通高校开设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目前共有在校生721人。市教委将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市教委还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执行教育部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建设好相关学校的学前教育实践基地,提升我市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2016年,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的意见》(津教委〔2016〕24号),在法人地位方面,将全市17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在教师编制方面,对部分未核拨过编制的,按照每所中心幼儿园不超过2名事业编制的标准给予补充。比如静海区,按照政策目前已经为3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充了72名事业编制师资,成效非常显著。

四是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坚持科学保教,立足幼儿园保教工作实践,制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津教委〔2013〕53号)《天津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津教委﹝2016﹞66号)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幼儿园持续规范办园行为。将幼儿园管理、师德建设、安全、卫生保健、教育和幼儿发展等主要工作细化为20个项目,提出50条具体内容和要求。为促进《规范》落实、落地,市教委还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此外,完善学前教育教研制度,健全城乡学前教育教研和业务指导网络,定期对幼儿园开展业务指导。加大学前教育宣传,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和家长科学育儿。教育部网站多次宣传报道我市宣传月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五是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规定,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为幼儿做好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社会交往、入学愿望等方面的入学准备。例如:在幼儿园大班,教师会有意识地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任务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2016年,我市启动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出台《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津教委办〔2016〕82号)。在小学启动实施适应教育,旨在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帮助其实现从学前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基础准备。

学前教育需要全社会关注,特别感谢您对学前教育的关心,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努力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

2018年5月2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