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建立集团化、区域化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培养体系的建议”收悉。市教委对此高度重视,责成高职高专处会同中职处研究办理,并请市财政局协同办理。经研究答复如下:
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我市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津政发〔2016〕3号),积极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着力搭建了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平台。
一、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市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定位,围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能力,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激发集团化办学和院校联盟活力,建立中高职教学相衔接、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的职教集团
我市在原有19个业职教集团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对渤海职教集团、商务职教集团、电子职教集团等的进行转型升级,为建设国家级骨干职教集团奠定了基础。同时,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组建区域性终身学习职教集团,构架了中心城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区职教集团和环城、城郊、滨海新区社区职教集团的四大区域布局;还组建职业院校联盟,搭建了一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院校联盟,整合学生培养、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和改革新态势。2016年5月,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备的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职教集团由京津冀三地模具协会、三地院校及训练(培训)中心、三地企业及科研院所等65个理事单位组成,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为常务理事长单位,秘书处设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集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带动、示范、辐射作用,行业龙头企业将发展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等与职业院校共享,职业院校汲取行业龙头企业的精华,利用整合的优质资源,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满足京津冀地区行业企业对模具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推进 “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要求,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改革。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学生招生、培养和就业。目前,我市高职建有19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5所院校和多家企业入围国家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联合开展14个专业试点工作。其中,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国钟表领军企业天津海鸥表业集团联合申报的“精密机械技术(钟表方向)”,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五双五定”高端手表制造人才培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迄今为止,学院已向海鸥集团输送了百余名高质量技术工人,十余名毕业生走上技术管理岗位并获各类技术荣誉。
四、搭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平台,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培养
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为主题的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产业和交通行业等12场产教对接活动,来自三地的政、行、企、校、研相关机构的3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三地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合作“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区域性协作平台”、“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共育平台”、“师资与学生交流交换平台”、“现代服务业区域性研究平台”5个平台,构建了合作对话、协同创新、区域共研和政策联动4项协同机制。产教对接会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推动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催化剂”与“助推器”。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专题简报形式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各省市自治区等详细介绍了由天津市教委发起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机制探索。
2016年2月,天津市教委发起组织,由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在津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10月,由市教委职教中心发起,在北京成立了“京津冀职业教育教学协同发展联盟”,标志着三地的职业教育向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内涵合作深入推进。
五、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办学经费显著增长(市财政局)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我市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进一步健全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逐步稳定的经费增长模式,我市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完善市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综合考虑办学规模、生师比以及保持基本经费稳中有增等因素,确定基础标准。按照涉及专业的办学成本差异,根据专业类别设置折算系数。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在设置折算系数时向办学水平高、效益好、特色突出的学校倾斜。根据2016年10月底公布的《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我市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含高职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达到26481元和20415元,分别位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不考虑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特殊因素)。
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提出,对于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协同育人,“建议政府通过按生均情况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可以适当弥补企业投入的成本”。考虑职业教育相关事项已纳入我市2017年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内,属于可交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我们意见,校企协同育人等活动应由市教委等单位提出政府购买服务需求,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流程审核确定后予以保障。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希望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一如既往,指导并支持我市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月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