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
感谢贵委对天津市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对加强我市中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准确,所提建议分析透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我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天津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职业教育有着深厚的积淀。从100多年前的“工学并举”,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半工半读”;从200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到2010年升级建设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再到目前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升级版(职教4.0版)建设,天津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紧跟改革创新发展步伐,紧扣民生服务改善脉搏,紧随天津城市品牌提升,独具匠心,不断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打造优势,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走出了“支撑经济转型,服务支柱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支撑民生改善,服务技能培训;支撑城市品牌,服务国内国际”的“四大支撑”特色发展之路。
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应用技术大学1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4所,其中国家示范校4所,国家骨干校三所,在校生17.04万人,2016年高职院校招生6.71万人,专业点753个,2016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6.19%;共有中职学校87所,其中:中职学校59所,技工学校28所;在校生约11.73万人,其中中职学校9.56万人,技工学校2.18万人。2016年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4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14所,国家级重点校13所,省部级重点校7所,就业率为96.90%。
天津职业院校为天津推进“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开发448个职业技能“培训包”。职业院校年社会培训量超过26.5万人次。蓟州、静海、北辰3个区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区县创建单位。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促进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协同发展。2014年8月开始,由市教委主导,连续举办“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对接高端讲堂”,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委、市人力社保局、渤海化工集团、中环电子集团、渤海化工集团、百利机电控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用友新道等15个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剖析天津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状况,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类型变化,职教优势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等主题进行交流碰撞。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2015年底启动了36个优质专业对接天津优势产业群建设试点,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与配套。
二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目前,我市建有20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5家院校和多个企业入围国家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联合开展14个专业的试点工作。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表业集团、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渤海化工集团联合申报的“五双五定”、“两栖人才”等高端制造人才培育模式,在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进行分享与推广。
三是激发集团化办学和院校联盟活力,建立中高职教学相衔接、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的职教集团。在原有19个业职教集团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对渤海职教集团、商务职教集团、电子职教集团等的进行转型升级,为建设国家级骨干职教集团奠定了基础。同时,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组建区域性终身学习职教集团,构架了中心城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区职教集团和环城、城郊、滨海新区社区职教集团的四大区域布局;还组建职业院校联盟,搭建了一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院校联盟,整合学生培养、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和改革新态势。
四是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建立多方参与、双元主体、校企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市教委会同相关委局和企业集团组建了商务类、石油化工类、交通运输类、生物医药类、电子信息类的市级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
五是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探索职业教育纵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我市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3+3”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调研工作。继续推进5年制系统化人才培养试点,2015年我市已有5所国家示范校和5所中职示范校开办了15个系统化培养试点专业。在我市12所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6个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和10个联合培养专业的基础上,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理工大学3+1联合培养试点通过论证,已经开始招生。首批联合培养专业学生已经毕业,在顶岗实习、上岗试岗过程中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市场的深度好评。
六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踏上新进程。我市经过3年的开发与实践,完成了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组编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践》(上下两册)于2015年正式出版发行。我市高职院校依托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设试点班131个,试点学生人数4467人。我市职业院校与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去年3月8日,由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首个海外“鲁班工坊”正式落成,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标志着天津市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正式启动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计划实施,并搭建起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
七是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精品课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我市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委托交通职业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启动了天津市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虚拟仿真学习中心、天津市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天津市职业教育专业知识资源库的立项建设。我市现有国家级精品课5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7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
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启动实施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加强职业院校校长人才梯队建设,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职教师资队伍。落实国家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多年师资培养工作形成的特色与经验,建立形成了国家、市级、校级三级培训制度。积极聘用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完善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和新教师企业实习制度。每年定期组织选派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赴境外培训,并逐步将境外培训常规化、规模化。完成了中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及评聘办法修订工作,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新要求,纳入职务评审条件,如增加教师指导技能比赛、开展技术服务等。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启动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起草工作。
九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8〕2号)规定,“各地、各行业部门组织实施鉴定,应从国家题库中抽题组卷”。国家题库作为维护职业资格证书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手段,是由人社部统一组织开发、审定并配置全国使用的,各地、各行业不得擅自开发或更改题库资源。因此,我市在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规范使用国家题库资源,有效地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各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国家人社部在保证标准统一和难度一致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不断修改和补充国家题库的内容和形式,并及时配发全国各地、各行业的鉴定机构以完成题库的更新。同时,建立《国家题库反馈与修正系统》,广泛征集各方对题库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家题库建设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规范使用国家题库资源,同时要充分重视提案中的建议,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做好分析汇总并及时反馈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力求使国家题库资源更好地适应我市各职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我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深化职教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监督管理作用,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职教集团的覆盖面,转型升级现有职教集团,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水平、经济贡献份额和协同发展能力。坚持天津行业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提升天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
二是完善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加快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尽快制定《天津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为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提供政策支持。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职业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职代会制度等学校内部治理,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以契约为基础的、责权利分明的行业职教集团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制度。同时,还要明确政府职责,落实部门责任,完善市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区人民政府、各院校的行业企业主办单位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发展规划,通过财政支持、规划引导、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三是实施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水平的“强基工程”。建立普通高校、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培养职教教师的新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启动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同时成为企业培训师,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
希望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一如既往,指导并支持我市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月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