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各市教委直属学校、各中职学校:
现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的若干举措》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3月1日
(联系人:学生处郭丽芳; 联系电话:23445145)
(此件主动公开)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
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的若干举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心育”促德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制订如下举措。
一、将积极心理学要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贯彻积极教育理念,培养乐观阳光心态。各区、各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广泛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弘扬正能量,在每年的入学教育、新学期开学教育、放假前和毕业前教育中,将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抗挫折教育、生命意义教育作为必讲内容,每年组织的各种舞台剧、演讲辩论、绘画书法、新媒体创作等校园文化活动,要重点围绕爱党爱国、感恩励志、拼搏奋斗、奉献担当等内容展开,激发和引导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感动中受教育,并从中获得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成长为阳光、坚韧、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把握公正公平原则,正向引导学生成长。各学校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积极关注、真心关爱学生。各学校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立足教育公心,表扬学生时要避免学生骄傲自满,惩戒学生时要合理把握尺度,不偏袒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在外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背景等方面有特殊优势的学生,不在学生中形成潜在的不平等人际氛围。对于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要投入更多时间,给予更多关心、呵护,始终相信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始终相信学生能够不断成长改进,始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激励赞扬,为他们创设更多展示自我和实现价值的机会,在正向激励中帮助学生更好健康成长。
(三)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增强课程育人吸引力。广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感染力、趣味性,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建立朋辈友谊,营造轻松、接纳、支持、信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课程学习的情感认可,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在思政课教学要结合“四史”教育,大量引用和讲授党的事业发展中涌现的伟大领袖、革命先驱、人民英雄、先进人物的人生成长故事、攻坚克难故事、艰苦奋斗故事、感人助人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知,端正价值追求,树立自信心,增强自驱力,激发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内生动力。
(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提升育人亲和力。各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以个体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所有学生活动要立足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真诚温暖、乐于奉献的校园氛围,不得组织单纯迎合学生、娱乐化、恶搞庸俗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引导和管控。广大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学中的倾听、共情、激励等方法,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支撑,帮助学生提升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全体教职员工要增强心理敏感度,对个性偏执、自卑内向、经济困难、特殊家庭的学生时刻关注、倍加关心,对于出现较大情绪波动的学生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沟通情况,协同做好帮扶工作。
(五)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育心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天津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中心,每年举办市级家庭教育培训活动,研发适宜不同学段的家庭教育课程。各学校要全面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结合家长心理特点,开展常态化的针对性家庭教育活动,特别是将入户家访作为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增进教师与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纳入全体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入户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入户家访达不到班级人数1/2人次规模的、学科教师入户家访达不到学校规定数量的,年度绩效考核不得评优;各学校要制定完善有关奖惩措施。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奋进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六)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聚焦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突出政治引领和正面引导,积极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惑,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回避现实,锤炼承受力;又帮助学生看清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摒弃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在团体辅导、咨询访谈等心理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与开创党的伟大事业的时代价值,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培养学生坚定信仰、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敢打敢拼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脆弱心理”、“盲从心理”、“逃避心理”、“享乐心理”等心理问题极易为人利用,演变为错误的政治认知。各学校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质,结合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学术化、医学化、西方化倾向,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豁达胸怀、高尚情操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积极传播正能量。市教育两委将探索编写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参考用书。
(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多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各学校在活动组织中要强化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有机融入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信息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心理素质培养中锤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的心理引导中实现政治信仰的有效传播与融入。
(九)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防范校园欺凌紧密结合。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高度重视、充分警惕导致学生心理危机的带有校园欺凌特征的苗头性、倾向性个案,特别是对学生中的伤害性言行倾向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信心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让学生懂得“求助是勇敢者的行为”,教会学生科学的自我防护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求助,及时回应学生求助。对受到伤害的学生要切实关心呵护,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针对心理创伤修复。对于伤害其他同学的学生,要深刻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结合相关规定严肃予以教育惩戒,绝不让校园欺凌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三、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支持力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党建思政工作整体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党建思政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每年的党建工作要点、思政工作要点中必体现,在每年的党建工作会议、思政工作会议中必部署,在每年的党建工作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议、思政工作考核中必体现。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党建思政队伍培养范畴,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按照专职辅导员思政岗位奖励绩效标准兑现待遇,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按照班主任津贴标准兑现待遇。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必讲内容,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
(十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督查倒查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通过明察暗访形式对各区、各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要求情况进行摸查,发现典型问题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通报相关区委或高校,纳入各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体系,有关结果与相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相挂钩。建立心理危机事件倒查机制,对于发生学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死亡危机事件的中小学校或高校院系,由所属教育局党委或高校党委对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情况、日常心理活动情况、规定次数的入户家访情况、面对面家长会组织情况、落实条件保障情况等进行倒查核实,发现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依法依规追究学校或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责任。各区教育局或高校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内以党委名义将倒查结果和相关人员处理意见报送市教育两委。
(十二)持续压实区教育局和高校党委主体责任。以年度为单位,对于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学生自杀死亡事件的区或高校,市教育两委要约谈区教育局或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被约谈的区教育局或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要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就有关约谈情况作出说明,纳入个人问题剖析和整改范畴,写入下一年度年领导班子及个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切实做好整改。
(十三)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保障。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场地保障、课程开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各区教育局、各学校每年组织的教师培训中要包含一定心理健康内容,特别是每年必须有关于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的培训内容。要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纳入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运用多种途径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市教育两委每年组织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各区教育局、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