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党务信息 > 正文
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关于实施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创新工程的通知
津教党〔2020〕36号
来源: 市教委学生处 发布时间: 2020-08-17 10:57

各办学主管部门,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现就实施我市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创新工程提出如下要求。

一、总体要求

聚焦中职德育与思政课改革发展,实施“五项计划”,打造“十百千”品牌,到2022年全市培育遴选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和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遴选100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和遴选100个德育特色案例,培训1000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和建设1000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使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更加突出。

二、实施中职德育内涵发展计划

(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各学校要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校级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或相关学生社团,广泛开展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打造以“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新时代 新作为”演讲大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动。

(二)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学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深入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打造以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动。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各学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培育,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推广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动。

(四)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各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要安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打造以“新时代工匠大师进校园”、“新时代 实践行”主题实践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动。

三、实施中职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

(五)开足开齐开好思想政治课。各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开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144学时的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严格选用国家统编教材。要设置不少于36学时的思想政治课程拓展模块,具体内容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要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学习专题,每学期组织形势与政策报告不低于2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课程作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情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标准,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全市集中选树一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各办学主管部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需求,各学校要配齐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大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力度。要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或班主任工作经历。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建立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过程培训、骨干培训体系。市教育两委设立天津市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天津市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设立中职思政课专项课题,定期举办市级优秀思政课教师高级研修培训和学访交流活动,选树中职学校“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

(七)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每年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采用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市教育两委设立市级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思想政治课听课督导和诊断改进制度,健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集中组织编写思政课教学参考用书。在全市建设若干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培育遴选100个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000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四、实施中职德育载体建设计划

(八)创新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各学校要聚焦新时代历史方位,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活动育人。要利用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深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广泛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

(九)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各学校要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教育资源,每个学校至少与1家企业共建德育实践基地。要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共同评价。各学校要建立德育兼职导师库,从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不低于10位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模范等担任学校德育兼职导师。

(十)扎实建设网络育人阵地。各学校要积极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开设官方“两微一端”,提升学校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要广泛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德育,增强互联网思维,打造数字化德育平台,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要开发一批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德育资源,加强校际协同,构建区域职业学校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管控。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及时发现和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十一)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各学校要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系统。

(十二)发挥规范养成育人作用。各学校要深入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扎实开展以热爱祖国、勤学苦练、尊重劳动、尊师孝亲、遵纪守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向善向美、自尊自信、身心健康。增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通过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安全规范等的养成,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五、实施中职德育保障促进计划

(十三)选优配强德育工作队伍。各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结构,选优配强人员。要建立校级德育工作管理人员、班主任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素质。市教育两委成立天津市中职学校德育培训与研究中心,设立若干示范基地,每年组织全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论坛,每两年举办1次中职学校班主任大赛,定期举办市级中职学校优秀班主任高级研修培训和学访交流。在全市培育遴选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100个德育特色案例,培训1000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

(十四)加大保障与研究力度。各办学主管部门、各学校要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配备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等,不断改善德育工作条件。强化德育工作研究,市教育两委设立中职德育工作专项课题,深入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德育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十五)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各学校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政府、社会共同育人。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要主动联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社会团体等,拓展社会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市教育两委培育遴选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六、实施中职德育党建引领计划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纳入党建述职评议。书记、校长作为德育工作、思想政治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为学生讲授思想政治课或形势政策课不低于2次、不低于4学时。各学校要明确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德育或思想政治课建设专题研究会议。

(十七)压实德育评价。各办学主管部门要将中职德育工作与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建立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三方评价以及教师、家长、企业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考核评价,探索建立适合中职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将思想道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市教育两委适时组织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监测和中职学校德育评价。

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

2020年8月17日

(联系人:学生处  何飞;联系电话:83215172)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办公室                 2020年8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