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师德师风建设 > 正文
我市举办2023年“津门师德巡讲”系列活动第一讲报告会
来源: 天津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3-03-22 11:03

“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上学时遇到很多德技双馨的老师,使我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厚实起来;工作时又遇到许多学识渊博、宽厚待人的前辈,能够像他们一样是我的梦想;如今我也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条大道上,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我心里充满了自豪。”

作为“津门师德巡讲”活动的主讲人之一,天津市职业大学李建国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出师德的传承,让线上线下2000余位聆听此次巡讲的干部教师深受触动。


3月21日,市教育两委举办2023年天津市“津门师德巡讲”系列活动第一场报告会,邀请天津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李建国教授蓟州区第六小学数学教师孟庆阳围绕“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主题讲述自己的从教故事。两位教师均在教育一线工作了二三十年,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是本市优秀教师的代表。


市教育两委机关干部、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和全市各区教育局、高等学校、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干部教师代表分别于主会场和分会场聆听宣讲。


李建国根据自身生活和工作经历,结合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国家高职示范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具体工作,阐述了在提升自身技能、锤炼教学团队、培养“双证书”毕业生、助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促进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

“这张照片上穿蓝色衣服的两个人是我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中间的三名学生就是他们留校任教后培养出来的,这三名学生在全国竞赛中获一等奖,现在已经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宣讲过程中,每当谈起自己培养的学生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时,李建国的脸上都有着难掩的自豪。“我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都已经培养出国赛一等奖了。”看似玩笑的话语中饱含着他作为教师的幸福,更是对工匠精神和黄大年精神的生动诠释。

孟庆阳以“树己树人 以‘数’育人”为题,与大家分享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与求索,他用“学做同事眼中的合格教师,学做同行眼中的优秀教师,学做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师,学做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教师”来阐述自己对于“好老师”的定义,用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回顾了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学做教师”的感悟,用行动诠释了“何为人师”的经历。他的“好好教人家孩子的”初心和教育追求让很多教师产生共鸣,一次演讲勾勒出一名一心想“为家乡的教育多做点事”的小学教师不断走向“大先生”的奋斗历程。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实训教师,我要将李建国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学习的目标。”认真聆听了两位教师的演讲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教师贺涛涛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说,“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积极探索、实践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带出来一批又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骨干,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传承,并完美地体现出了工匠精神。”


“今天有幸聆听了‘津门师德巡讲’第一讲,李建国老师至善大爱、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工匠精神感染着我,孟庆阳老师那句‘做有良心的老师’更是说到我心坎上。”静海区梁头镇梁头小学教师陈盈盈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她说:“只有我们努力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四有’好老师,教育才能兴国,教育才能强国。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不容我们有一丝懈怠。”


“平凡如他,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伟大如他,二十四载,树己树人、以‘数’育人,一步步实现自己与学生的成长与蜕变,这让同是扎根偏远乡村小学的我深受鼓舞。”西青区大柳滩中心小学教师李金霞一直期待着此次巡讲,她说:“已工作十四年的我,虽偶有倦怠,但始终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中有意义的存在。作为一名平凡的乡村小学教师,我会更加踏实地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耕耘,为朴实可爱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指引道路。”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朱锐泉表示:“‘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李老师和孟老师等师德典型教师为榜样,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积极涵养高尚师德,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将个人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相融合,做好‘人师之师’,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