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召开
2025-01-20
1月18日,2024年度教育系统所属单位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辐宽主持并讲话。副市长张玲参加。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盘点履责情况、部署工作任务。教育系统15家单位党委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述职,陈辐宽逐一进行点评,与会人员进行了评议。陈辐宽指出,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制度安排。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健全组织体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取得积极成效。陈辐宽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高质量立德树人体系,着力增强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持系统集成、守正创新、担当尽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教育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各高校党委书记及分管负责同志,市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师生党员干部代表等参加。 -
·
我市高校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重大需求
2025-01-20
在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中,我市高校积极作为,发挥科教资源汇聚优势,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国家、天津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贡献高校科技力量。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打造“新成果”锚定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目标,我市高校充分发挥在各自学科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主动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天津医科大学坚持产学研融合,对接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成果库,形成学校、学院、大学医院“一盘棋”的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成果转化能力。天津理工大学整合学校优势创新资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功能晶体材料等相关优势学科资源,大力推进与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重组“晶体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基地。天津科技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学校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共建了天津科技大学——中科院工程生物学院及未来技术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工程生物学相关领域投入科研经费近3亿元,产生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二、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亮出喜人“成绩单”我市高校聚焦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成效和亮眼成果,展现了天津高校的科技力量。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团队成果服务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以2800万元实施成果转化;专利成果以专利许可使用方式实施转化,获天津市专利金奖、国家专利优秀奖;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成果以专利许可形式转化,合同金额达1.05亿元。天津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工程生物学相关领域投入科研经费近3亿元,产生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学校联合有关单位以“聚合物熔体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空间站机械臂维修专用工具”研究,为该专用工具的成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有关产品在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中得到应用。天津城建大学科研团队不断挑战大跨桥梁施工技术极限,服务的桥梁建设项目多达百余项,涵盖国内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出基于机器视觉的非侵入实时监测技术,为“智能建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研发了应对高海拔、大温差恶劣环境的混凝土材料,服务川藏线建设;研发铁路路基差异沉降防治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波兰E75铁路项目……三、在城市发展中勇担重任,唱响科技创新“主旋律”在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中,高校主动作为,争当主角,唱响了天津高校科技作为的主旋律。天开高教科创园作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重要一环,天津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把建设天开园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9项,涉及疫苗研发、药物研发、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成立天津医大科技园公司,面向天开高教科创园开放共享图书馆和共享大型仪器科研平台。全力做好天开高教科创园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千团千企”,建立长效机制,多渠道与第三方产业孵化公司对接,举办校企精准对接活动,促进与企业及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天津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创新端着力破解制约成果转化的制度枷锁。2019年,成立市属高校首个正处级技术转移机构——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牵头建设西青大学科技园,推动天开园西翼建设,并被列为天津市科技局“高校院所重大成果转化平台试点”单位。2021年,被列为“天津市成果转化试点单位”,牵头建设的西青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市级大学科技园。天津科技大学推进大学科技园扩容升级、提质增效,健全科技园运营和企业入园孵化机制。加强高价值专利导航和布局,加快技术转移机构队伍建设,加强与成果转化社会机构的合作,推动更多师生校友创新创业、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连续两年获天津市绩效考核评价优秀。现有孵化载体2.8万平方米,已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天津城建大学持续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大学科群力量,设立了红色文化遗产研究、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智能机电装备等一批跨学科创新研究院,建设了天津市新型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助力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10项城建领域的特色科技成果一经亮相,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恰是学校助力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
·
我市高校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中展现作为
2025-01-20
近年来,我市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及新兴学科布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中展现高校之为。一、人才培养以国家需要为指向近年来,我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紧扣国家需求,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及新兴学科布局,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天津大学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不久前完成验收。每年,数百名学习“智能制造与建造”类专业的大学新生正是从这里开始,将头脑中原本抽象的“国家需求”“创新”“攻坚克难”等词汇具化成鲜活的现实案例。天津大学认为,为国家培养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因此要引导青年学子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生勇担责任、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让青年学生成长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的卓越工程师。随着AI时代的到来,南开大学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南开大学与企业合作,开设“人工智能与创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影响和应用”课程,该类课程也是天津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两门课程在2024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市高校开放,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在校生全覆盖,有利于增强我市大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二、发挥学科优势培育特色人才我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彰显学科特色,培育国家需要的行业特色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天津财经大学聚焦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优化新财经建设中的商科专业结构,“数智商业产业学院”获批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将“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瞄准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更好地服务天津人才强市行动。天津财经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模拟商业环境、区块链仿真、财务机器人等实验项目,着力培养学生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扩展学生成长空间,南开大学开设了近30个拔尖班、复合班、特色班等培养项目,统称“8+4+X”,这些项目通过入校二次选拔面向新生“零门槛”开放(个别班级有特殊专业要求)。二次选拔每年提供近1000个名额,选拔成功的学生占报名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政策施行多年来,广受好评,实现了培养项目和学生意愿度双向匹配。天津科技大学紧贴新质生产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协同培养机制,推广“3+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大一至大三学生以在学校培养为主,大四学生以在企业实践锻炼为主),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为企业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三、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展现高校育人成效我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出招发力,各尽其能,培育的时代英才在各领域建功立业,展现了高校人才培育的喜人成效。引导学生树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就业观,是天津大学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在天津大学每年的毕业生中,赴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超过65%。伯苓班作为南开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领头雁,至今已吸引2000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共培养100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95%,进入世界TOP100名校达60%,进入世界TOP20名校达30%,专业符合度高,以攻读博士学位为主。天津师范大学深耕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打造新师范人才高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援疆支教、甘肃支教、雄安新区支教等各类支教项目纳入卓越教师培养体系,使未来教师将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播出去,在助推支教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促进支教师范生在实践中感悟为师的大爱情怀以及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的青春担当。学校通过师范生海外交流学习项目、参与“汉语桥”等国际交流活动志愿服务、选拔优秀学生前往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教师等多种方式,引导师范生将教书育人同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人类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全球教育视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
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5-01-20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持续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完善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育人质量。2024年,我市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认定普惠性民办园3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9万个、普通高中学位9600个,超额完成2024年民心工程学位建设任务,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行动、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通过完善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等均衡发展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使众多学校从普通变得优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一、名校资源“引进来”,优质资源“手拉手”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1.0和2.0工程,市教委与红桥、河北、河东等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天津市第一中学河北学校、实验中学河东学校等一批新优质学校;与环城四区和远郊区签署共建协议,采取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实施强校工程、建设品牌高中等方式,打破区域壁垒、校际壁垒,全面提升涉农区的教育质量。作为天津市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首个落地项目,耀华中学红桥学校于2023年建成并实现高质量招生。两年间,在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吸纳了耀华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2024年初,红桥区教育局与河西区教育局签订了进一步加强项目合作协议,红桥区13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河西区学校牵手结对共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满足红桥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津南区与天津市第一中学等开展全维度合作办学,与市优质教育资源全链条探索办学理念共融、管理经验共享、课程体系共研、师生交流互通的“津南方案”。2024年,西青区与市教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天津市第一中学、新华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4所市教委直属校深入对接合作办学事宜,推进西青区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宁河区引进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弥补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空白,举办辐射全区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2024年6月,宁河区与市教委签订《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宁河模式”。二、合作办学“牵红线”,区域教育“阔步走”目前,市教委直属学校与滨海新区等区域合作办学45所,成立中小学教育集团101个,中心城区之间及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区结成16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5个远城区结成123个城乡学校帮扶共同体,搭建起普通学校和名校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学校实现从普通到优秀的转变。2022年,西青区新建第二实验小学和实验小学组成教育集团,实施“名校+新建校”模式,后发展为贯穿幼儿园至高中学段的4个教育集团。2024年12月,西青区成立第二批5个教育集团,进一步盘活区内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效果“最大化”。宁河区积极探索“名牌校+新建校+农村校”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两所历史悠久的名校——芦台第一中学和芦台第一小学,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实力,引领着区域教育的创新发展。宁河区坚持“美美与共”集团办学目标,实质推进芦台一小教育集团内部联动发展;芦台第一中学以“一校两翼”发展格局,促进与芦台第一中学桥北学校互利共赢。红桥区2019年制定出台《中小学实施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工作方案(试行)》,2023年4月建立民族中学—民族中学附属小学九年一贯制升学模式,形成集团“理念统一、各具特色”育人模式。2024年,天津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与天津市第三中学(东校区)实现九年一贯制直升,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津南区“选点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发挥区内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和管理带动作用,以天津市实验小学津南学校、咸水沽第四中学、津南区实验小学、海教园南开学校为试点,先行开展“多法人制”或“单一法人制”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集团学校发展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充满活力、高效节能、开放包容的教育发展格局。三、综合改革“强内功”,人才培养“细雕琢”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我市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举措,遴选建设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基地、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生态。河西区自2021年入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以来,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聚焦教育重点领域,整体布局河西区“一三七”智慧教育特色发展模式。2024年8月,河西区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分享经验。同时,河西区切实推动“双减”落地见效,深化“作业清零+兴趣培育+智慧管理”的课后服务特色,创新性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147”普通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框架体系,健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机制,为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河西方案”。宝坻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五育并举”,建立思政课一体化指导中心,打造特色思政育人体系,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数字化水平,开发宝坻特色体育校本课程,推进“一校一品”建设,校园京东大鼓等项目入选“你好天津·宝坻国潮文化嘉年华”,入选美育项目,将剪纸等特色“非遗”手工艺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
·
我市产教融合出新招,助力产业升级“加速跑”
2025-01-20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天津“1+3+4”产业体系,我市积极打造生物医药、信创两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建设集成电路等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新能源等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我市颁布实施《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八项举措》,促进专业产业对接,高职专业对接主导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2024年,我市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提升教育质量。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对接,再到就业机会的增加,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天津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强国建设贡献天津职教力量。一、对标行业精准施策 复合人才“加速锻造”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大师室+实训室+生产线”全程化培养路径,学生们会经历“师傅在‘大师室’面对面带徒弟、在‘实训室’一对一带徒弟、在‘生产线’手把手带徒弟”的一体化培养,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在天津职业大学,“学校与市场零距离”不只是一句口号,学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造实体化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学习+岗位学习+岗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如同一条精心设计的教育流水线,将学生从学校带到企业,再从企业带入岗位,实现了学生、学徒、准员工的无缝衔接和身份的柔性转换。二、校企互培共育新才 双师团队强强联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走在了前列。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着力提升“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全国首创“双证书”一体化培养职教师资、“双导师、双基地”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和“双师型”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率先将公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引入职教师资培养领域,为构建本硕博“双师型”全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作出开创性贡献。职业教育课程产教联合建设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日前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政行校企研“五业联动”,共促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2024年11月,全国口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天津成立,作为牵头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推进“互通共用、互培共管”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岗共育、双能提升”师资培养。多年来,学校与医院、企业建立健全“专业双带头人”、工作量互认、资格互认、兼职教师遴选等制度,形成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课、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任职的互通共用机制。三、专业布局紧跟前沿 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依托,从合作企业引进了12位技能大师和21位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混编组成13个“工匠工坊”,一举打破了传统专业教研室的组织藩篱。专业布局上,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区域智能科技主导产业和区域重点产业链,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龙头,重点培育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新增设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前沿技术领域专业5个,获批市级职教产教融合专业4个,健全专业快速响应调整机制。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产教联合体、天津大学等发布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率先发展等国家战略,精心打造了涵盖24个专业的绿色智能制造专业集群,通过核心引领、群间协同、群内融合的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能力。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根据“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动态调整、结构优化”的原则,先后申请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智能物流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建设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 -
·
我市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建设推进会
2025-01-20
近日,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建设推进会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培训班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市教委副主任郝奎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足协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市教育两委、天津体育学院、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我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共800余人参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校园足球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校园足球的决策部署,认真传达落实了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建设推进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突出抓好特色学校建设,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建设推进会精神,部署了2025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任务。津南区教育局、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河西区土城小学分别进行交流发言,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规划、赛事品牌打造、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经验。两位专家作专题讲座,从校园足球的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竞赛机制完善、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和详细指导。郝奎刚在讲话中分析了目前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成绩和不足,从聚焦目标抓落实、突出主题培育人、狠抓落实促发展、深化改革求突破、守牢底线保安全等五个方面明确了我市下一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求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遵循教育规律和足球发展规律,全力贯彻落实工作部署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久久为功,推进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高质量发展。 -
·
我市多措并举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2025-01-17
我市聚焦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要求,把牢关键环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持续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一是政策护航,框定时间“硬指标”。2019年探索将小学“小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中小学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2024年4月全面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3至5节。连续4年布置中小学寒暑假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家校协同。二是多元挖潜,拓展空间“新阵地”。近两年投入近2亿元,提升改造49万平方米学校体育运动场地,推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学生主动开放。指导中小学合理规划场地,充分挖掘走廊等校园“边角料”,营造“处处可运动”的校园环境。三是系统优化,激发参与“原动力”。编制学生体能训练课程纲要,推动中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活动“超市”。会同体育局,成功举办全市首届“学青会”。每年举办市级足、篮、排、田径等8个大项、425个小项学校阳光体育联赛,举办学校体育竞赛1200余场,受众26余万人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吸收422名退役运动员进校任教,近两年新招聘体育教师945人,带动全市每年开展体育教师培训1000余场、培训师资6万余人次,覆盖率达93%。四是督评促行,校准落实“方向标”。开展体育课“晒课表”活动,市、区、校签订三级承诺书,市、区每年开展4次抽查检查。每年组织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同步通报区“四大机关”,列入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指导各区在高三上学期,开展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终结性测试,对测试“不合格”学生不颁发毕业证书,倒逼学生增强体质、健康成长。 -
·
文化产业数智经济联盟在天津职业大学成立
2025-01-17
文化产业数智经济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天津职业大学举行。知名专家学者及各委、办、局、文化场馆相关负责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京津冀50余家文化、数智企业代表参会。市教委和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共同启动联盟,推选了常务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单位,组成了专家智库团队。联盟将发挥全力构建高效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更多拥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产业人才,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与竞争力。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的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具体行动,对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联盟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产业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并通过校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意设计、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贡献力量。 -
·
天津农学院召开2024年度鲁班工坊项目成果验收会
2025-01-17
日前,天津农学院召开2024年度鲁班工坊项目成果验收会,总结并验收各项目团队在过去一年中工作成果,推动鲁班工坊项目的持续发展。会上,各项目团队详细汇报了2024年度以来在教材出版、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经过一年的努力,鲁班工坊项目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各团队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功出版了多套鲁班工坊系列教材;同时为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并进行线上师资培训,促进了教育资源的跨国界共享;博士生培养工作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核心,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不仅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
·
天津商业大学与市审计局签署合作协议
2025-01-17
日前,市审计局与天津商业大学就深化“局校共建”开展战略合作事宜进行交流并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本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以共建学校内部审计专业为起点,推动高校与政府部门紧密对接,努力开创局校深度融合新局面。天津商业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开展专业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今后,学校将秉承需求牵引、科技支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推动学科专业发展,推动内部审计专业申报工作。 -
·
天津工业大学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签约合作
2025-01-17
天津工业大学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日前举行。双方希望在融资融信、智慧校园建设、学生就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支持天津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助力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力发展,为天津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助力赋能。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双方将践行“平等互利、相互支持、诚实信用、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和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
·
天津大学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
2025-01-16
天津大学2025年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一揽子推出新工科教育迭代跃升行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跃升行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跃升行动、教师教学能力跃升行动、数智赋能教育教学跃升行动等“五大行动”。新工科教育迭代跃升行动,将探索个性化融合创新工程教育新模式,面向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启动新工科领军工程,打造人才培养特区群。学校推动全部工科专业构建以项目为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新建10个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培育100个高水平人才领衔的高阶交叉项目和高水平企业导师牵头的工程项目;深化不同类型高校新工科教育交流互鉴,推动形成智能时代成规模个性化的工程教育新范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跃升行动,将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动态调整招生计划;持续完善“金专”“金课”“金教材”体系;完善学生遴选流转机制和评价体系,优化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机制,分类细化“本博直读”“本硕连读”模式。推动本科生国际视野与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跃升行动,将建设学生智慧创新中心和10个学科专业类创新工场,夯实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础;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教师教学能力跃升行动,将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支持系统,推动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以“教学型人才计划”和“教学学术型教授”岗位设置为抓手,营造人人“用心教、善于教、教得好”的氛围。数智赋能教育教学跃升行动,将夯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基座”,试点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建设AI智慧教学中心、考评数据中心、AI助教助学助管等,构筑“教、学、用、管、研、评”为一体的智慧育人生态。天津大学将通过“跃升行动”深化立德树人综合改革,按照“从未来到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探索数智时代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
·
南开大学与10家重点市属金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2025-01-16
近日,市国资委联合南开大学举办市属金融企业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主题研讨会暨合作签约仪式,旨在推动市属金融企业依托南开大学金融学科优势,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着力优化金融产品服务,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深耕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等我市特色金融业态,践行好国有金融企业使命担当。研讨会以“凝聚金融产学研合力,谋深做实‘五篇大文章’,推动市属金融企业在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主题,10家重点市属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围绕研讨会主题,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规划、业务特点,作交流发言。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专家学者分析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享金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实践探索。10家重点市属金融企业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校企双方未来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就业,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安徽省人社厅签署合作协议
2025-01-16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率合肥市、淮北市、淮南市、滁州市、宣城市等5市人社局及阜阳技师学院等6所技工院校一行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洽谈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才聚江淮技引未来”安徽省专场职教师资招聘会。座谈中,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充分交流,表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双方共赢发展。签约仪式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安徽省人社厅签署厅校战略合作协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合肥市人社局、宣城市人社局签署市校项目合作协议,并与阜阳技师学院、滁州技师学院、宿州技师学院、蚌埠技师学院、宁国市技工学校、池州市技工学校等6所技工院校签署校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实训、就业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
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在津成立
2025-01-15
近日,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成立大会暨AI数字教材研讨会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76家单位参会,共同见证联盟的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将以“融合创新、资源共享、个性服务”为核心理念,共建、共享、共研、共思、共谋,聚焦新形态数字教材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发挥联盟单位各方优势,推动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高度契合,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打造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品牌,助推京津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报告环节,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专家分别作主题分享。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育两委始终将教材、教法改革作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将“五金”建设作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希望联盟与天津市职业教育课程研发与应用中心协同发力,为京津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联盟要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要把促进产教融合作为关键路径和必答问题,培养产业急需的“现代工匠”,要把数字技术赋能作为重要方向与建设内容,深化数智融合,联合落实审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