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巴基斯坦总理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
2025-09-02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夏巴兹·谢里夫总理发表了题为“跨越世代,共筑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的主旨演讲。“在被誉为‘学问的摇篮’的天津大学,学生们将成为优秀的专家,不仅为中国的美好发展贡献力量,也为巴基斯坦的福祉和进步贡献力量,他们将成为中巴友谊的火炬手。”他说。他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成果,指出该合作极大改善了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能源和互联互通水平,为数百万民众带来切实福祉。中巴经济走廊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双方应致力于将合作拓展至高科技、绿色及可持续领域,包括数字创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等前沿方向。他就中巴教育合作提出新的愿景,希望进一步扩大两国高校在科学研究与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陆语表示,中巴友谊深入人心,与巴基斯坦籍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中巴友好的生动体现。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巴基斯坦籍留学生穆帅介绍,自己已在天津生活了4年,早已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我愿以水利工程专业为桥梁,守护巴中坚不可摧的深厚情谊,助力共同繁荣。”他说。 -
·
巴基斯坦副总理参访鲁班工坊体验馆
2025-09-02
8月31日,在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召开前夕,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穆罕默德·伊沙克·达尔一行到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观鲁班工坊体验馆。达尔副总理一行听取了体验馆的详细介绍,在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互动体验区观看了智能制造、风力发电等技术设备的操作演示,并与7名巴基斯坦在津留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在天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成为中巴友好的使者。参访结束之际,达尔副总理为鲁班工坊体验馆签字留言,手写祝福。他表示,中国通过鲁班工坊与世界分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希望中巴两国继续通过鲁班工坊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
鲁班工坊成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金名片”
2025-09-02
八月底,来天津参加2025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外国代表在鲁班工坊体验馆了解了中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情况,并亲身体验馆内的机器人、中医、高铁驾驶等教学设备。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夏红梅说:“一直以来,鲁班被视为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现在,鲁班精神代表精湛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鲁班工坊采用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授课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我们已经培养了1,000余名国外的师生。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机械设计的原理,通过运动编程学习逻辑思维。”她说。泰国鲁班工坊是我国境外首家鲁班工坊。2016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启动首期建设;2018年,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加入项目并建立铁院中心。教师宋明瑞说:“我们通过驾驶模拟器来教国际学生开高铁,驾驶器能模拟复杂路况,帮助司机在日常训练中提升应对突发故障的能力。”过去十年里,通过泰国鲁班工坊平台,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累计为泰国培养两百多名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依托鲁班工坊,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断深化合作。目前,累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铁路项目培训员工近5000人。今年,学院为印尼雅万高铁施工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天津已在泰国、英国、葡萄牙等23个国家建成25个鲁班工坊。2024年11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吸引了全球100多国嘉宾代表。在会上,32国部长联合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呼吁构建更灵活的职教体系。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研究生萨肯·奥拉尔别克说:“我们学校利用中国的设备,率先开设智慧交通课程和实验室,目前在其他学校并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二月视察鲁班工坊时用中文说:“(鲁班工坊)做得很好,希望这样的工坊在哈萨克斯坦越多越好。”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吕景泉说:“全球近半数中国技术和产品已与世界相融,我们应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方案。” -
·
天津青年学子以艺术表达开启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
2025-09-02
8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国际贵宾。宴会后,习近平和彭丽媛同贵宾们共同观看《共创未来》文艺演出。在这场文艺演出中,来自天津的青年学子以舞韵与歌声开启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展现中国的文化底蕴与青春活力,更在不同的艺术表达中,深刻体会文明互鉴、百川汇海的和合之美。在舞蹈表演中,天津音乐学院学生刘茆畅与彭熠雯化身“水滴”,在“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的表演过程中,一次次体会“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次深入学习的过程。这种艺术表达方式,让我们这些青年人更加深刻理解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涵的‘上海精神’。”刘茆畅说。同样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学生王泽豪先后参演了两个风格各异的节目。汉唐舞中,大家以华夏礼乐欢迎八方来宾;铿锵激昂的鼓舞中,大家在鼓声齐鸣中翩翩起舞。演出结束后,王泽豪兴奋地说:“当不同国家的嘉宾共同为我们鼓掌时,我感受到了那种跨越山海的心灵共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情深意长……”当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题歌曲《我们眼中的光》响起,作为参演者的天津音乐学院学生侯渊博十分激动,他说:“艺术可以超越国界,成为心灵相通的桥梁。能够参与此次文艺演出,我们倍感光荣与自豪,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成为文化交流使者的决心与信心。”在这场国际盛会的舞台上,这些青年学子已成为文明对话的使者,在高歌中听见回响,在共舞中感受共振,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和合共生”的青春注脚。 -
·
南开大学英烈陈镜湖入选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2025-09-02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以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南开大学英烈陈镜湖入选。陈镜湖(1901—1933),1922年考入南开大学,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陈镜湖受党的派遣,在内蒙古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陈镜湖领导的中共内蒙古特委立即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1933年,日本侵略者向察哈尔省腹地步步进逼,陈镜湖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工作,5月12日在去张北点验抗日武装队伍途中遭到反动民团袭击,不幸牺牲,牺牲时职务为中共内蒙古特委书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参议。 -
·
我市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教合作
2025-09-01
8月29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办天津市专场吹风会。天津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在会上表示,天津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教合作,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一是搭建重大国际会议交流平台。2022年以来,天津连续举办两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15位部级领导来津出席大会,共同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组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吸纳10个上合组织国家成员单位入盟,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斩获多枚奖牌。积极推进大会成果转化,成立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智库,邀请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国的4位职教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进入专家库,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持续深耕鲁班工坊品牌发展。天津首创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推动中外学校采取“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在海外共建实体化办学项目。截至目前,天津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开设了能源动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资源环境、财经商贸等6个大类21个合作专业,累计实施学历教育1.5万人,开展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为各国制造业、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天津职业院校通过建设鲁班工坊,推动组建上合组织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上合组织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是有效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天津持续深化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今年7月,举办“智汇上合·2025职业教育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蒙古国等国家的代表参会作报告,共商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天津高标准建设鲁班工坊体验馆,累计接待数万名中外嘉宾参访,展现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此外,天津已通过建设鲁班工坊招收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200余人,培养了一批中外友好的使者。 -
·
上合峰会嘉宾和媒体记者走进“鲁班工坊体验馆”感受中国职教魅力
2025-09-01
8月30日、31日,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组织的城市参访活动中,来自多个国家的嘉宾和中外媒体记者走进首次对外开放的“鲁班工坊体验馆”,沉浸式体验天津职业教育“出海”的实践成果,近距离感受中国职教为世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魅力。位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体验馆”,占地约1700平方米,共分为核心展区、展览展示区、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互动体验区、非遗传承区及展望区5个部分,以体验交互、故事共鸣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鲁班工坊建设的标准、路径、模式和贡献。参访过程中,中外嘉宾和记者们不时驻足询问,并在现场热情参与互动。来自《金融时报》的记者约瑟夫·莱希一边仔细聆听讲解,一边举起手机拍摄。在对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进行采访时,约瑟夫·莱希不禁感慨道:“鲁班工坊在海外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世界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体验馆内,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穆杉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去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巴基斯坦鲁班工坊6个月的课程,被推荐至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面对中外媒体的镜头,穆杉开心地分享道:“鲁班工坊让我接触到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他表示,自己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中获奖,并获得了“我与上合”留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更坚定了要成为巴中友谊使者的决心。”鲁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全球建成36个鲁班工坊。其中,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2个。参访活动中,一张张现场图片、一组组对比数据、一个个生动故事……把中外嘉宾“带入”到鲁班工坊从建设到揭牌、再到培养大批合作国本土技能人才的一段段历程中。大家纷纷表示,鲁班工坊不仅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更架起了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是“和合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学开高铁、看跳舞的人形机器人、感受隔空诊脉……沉浸式解锁、“零距离”触摸,鲁班工坊创“新”表达,魅力“圈粉”。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了鲁班工坊建设的标准、路径、模式和贡献后,来自马尔代夫的虎鲸媒体集团高级编辑纳沙马·穆罕默德,在留言簿上写下:“中国人真的很厉害,向你们致敬!”纳沙马·穆罕默德表示她十分钦佩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我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和我的同事分享,我们要用天津建设鲁班工坊这样鲜活的故事,向我们国家人民讲述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走出体验馆,与之比邻的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同样赢得中外媒体记者的关注。用激光打标机亲手制作生肖牌;3D打印让心心念念的玩偶“立等可取”;从一堆手表精密零件中随意选取创作出机械风艺术画……一边动手,一边用镜头记录,“黑科技”带来的新奇让记者们直呼“厉害”。在手表机芯零件拼装体验区,印度尼西亚《罗盘报》记者赛卡尔·甘达旺吉好奇地问:“一块手表是由多少机芯组装而成?”当得知有的需要上千个部件,且这些部件都是由精密模具智能制造时,赛卡尔·甘达旺吉瞪大眼睛,竖起大拇指,赞叹手表机芯背后的科技力量。参访记者纷纷表示,要让中国工匠精神、天津职业教育经验“跨山越海”,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通过新闻报道,架起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 -
·
白俄罗斯外长到访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5-09-01
8月30日,来津参加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白俄罗斯外交部长马克西姆·雷任科夫率团到访天津外国语大学,双方围绕推动中白两国生态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加强城市之间的人文交流等展开探讨,共谋发展路径与合作契机。活动中,马克西姆·雷任科夫一行参观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雅库布∙科拉斯中心),了解了该中心和该校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成果,欣赏了该校白俄罗斯语专业师生朗诵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哦!我亲爱的祖国》以及演唱的歌曲《库帕林卡》,向白俄罗斯民族诗人雅库布·科拉斯纪念碑敬献鲜花,并参观了天津外国语大学“译世界、译中国、译天津”翻译作品展,了解该校用语言架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桥,还参观了在该校展出的“看得见的力量——中国故事新闻摄影图片展”,感受镜头里“丝路明珠”中白工业园和中国援白俄罗斯国家足球体育场正在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天津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在全国首创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现已培养了一批批白俄罗斯语专业人才走出校园迈向国际舞台。此外,我国第一座白俄罗斯名人纪念碑——雅库布·科拉斯纪念碑、中国首个雅库布·科拉斯中心落户天津外国语大学,该校出版了全国第一批白俄罗斯语专业教材,翻译了雅库布∙科拉斯《生活的故事》第一部中文译本,并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8所教育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
·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揭牌
2025-09-01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日前在南开大学揭牌。哈萨克斯坦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两校于2024年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和学生交换协议,今年5月,两校合作申办的国际商务和战略贸易控制(“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方向)和经济学(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复,学校自主招生,学员无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两校合作举办的两个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旨在以两校优势学科为基础,由两校聘请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优秀教师共同担任核心师资,通过理论授课、应用实践、案例讨论、网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培养能够胜任“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数字经济和产业创新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该项目首批学生已招满,将于今年9月入学。 -
·
我市多所高校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奖
2025-09-01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其中,成长赛道:金奖78个、银奖117个、铜奖195个;就业赛道:金奖72个、银奖108个、铜奖180个;地方优秀组织奖10个、高校优秀组织奖100个、特别贡献奖9个。我市获得成长赛道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9个,就业赛道金奖3个、银奖3个、铜奖5个,天津市获地方优秀组织奖,天津科技大学、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获高校优秀组织奖,成长赛道、就业赛道金奖选手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
·
天津理工大学深度参与中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启动建设
2025-09-01
由天津理工大学深度参与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绿色产业发展项目日前已启动建设,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运营。该项目作为中乌两国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涵盖绿色化工、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打造中亚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该项目为中乌两国共建项目,采用“中方技术+乌方资源+市场共享”合作机制。中方提供核心工艺、关键装备和运营管理支持;乌方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及本地资源,双方共同推进园区建设与绿色产业孵化。“作为中方牵头部门,天津理工大学将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绿色大学等共建‘中亚绿色化工联合实验室’和‘中亚绿色发展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项目突破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生产工艺、稀贵金属回收、废水梯级回用等关键技术,助力乌方实现相关材料自主生产,构建“废弃物绿色低碳循环利用”闭环产业链。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乌兹别克斯坦资源自主保障能力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天津绿色低碳环保技术、装备制造和服务输出提供了广阔市场,还可形成“中国—中亚”绿色供应链合作新模式。 -
·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志愿者陆续上岗
2025-08-29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这些天,来自天津各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们已经陆续上岗就位,投入峰会保障工作中。峰会举办期间,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10所高校的900多名青年志愿者将在嘉宾接待、场站迎送、证件注册、物资分发等工作岗位开展工作。为更好地为大会提供服务,服务于峰会新闻中心的3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上岗之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新闻中心参加了系统化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区、新闻发布区、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等八个功能区的基础功能以及外事礼仪、媒体接待、应急保障等专业技能。志愿者们将通过多轮模拟演练,精准掌握岗位职责,在预定咨询、媒体服务、新闻发布、展览展示等二十余类岗位提供高效便利服务。翻译组的青年志愿者们,将参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和翻译服务保障等工作。他们提前走进天津多家文博场馆,学习展品历史背景,将在相关参观点位,配合翻译讲解。同时,他们还走入重点场所,检查与校对外语标识,确保对外展示标识的规范、严谨。青年志愿者潘璐璐:“峰会期间,我相信我们能够以外语作为沟通的桥梁,展示天津独特的魅力风采,为此次峰会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
·
我市高校举办精彩纷呈的上合主题活动
2025-08-28
近期,我市高校举办的上合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在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展现了天津高等教育的靓丽风采。天津外国语大学派出数百名志愿者为大会提供翻译等各项志愿服务,积极与上合组织国家推介天津、展示中国。学校日前联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文出版社共同完成《天津传》(俄语版)的翻译出版工作。该书于8月26日举行首发仪式,并将作为礼物送给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各国嘉宾。此外,为弘扬和践行“上海精神”,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同中亚国家智库合作、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重要指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天津外国语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近期揭牌成立。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哈萨克斯坦高校始终保持着密切友好往来,与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建有友好交流关系,与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世界语言大学即将建立中哈同传实验教学中心。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公参阿斯卡尔、教育参赞阿斯哈特曾多次来访学校,推动双方在语言文化、经贸合作、区域安全及国际关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为平台,聚焦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地方合作、青年交流、文明互鉴及区域安全等前沿议题,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中哈学术交流的高地、政策咨询的智库、人才培养的摇篮、民心相通的桥梁,为深化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天津音乐学院校园里近日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音乐之约”——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7所具有代表性和学术影响力的专业音乐高等院校校(院)长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分别与天津音乐学院签署了民族音乐研究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启国际艺术领域和音乐教育领域合作新篇章。此次与天津音乐学院签署协议仪式的高校中,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艺术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立艺术与文化大学和蒙古国立音乐学院是在与天津音乐学院的过往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旨在研究和保护各国传统音乐,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就各国民族音乐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并通过在线课程或视频课程为各国师生提供专门的教育内容。此外,天津音乐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哈萨克斯坦国立艺术大学和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也在师生互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启新合作。“上合组织国家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日前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该中心旨在以音乐搭建文化交流之桥,促进上合组织国家民众更加深入地感知多元文化魅力,进一步增进彼此友谊,架起一座民心相通、交流互鉴的桥梁,助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天津高校在科技创新领域与上合组织国家高校合作已有深厚基础。日前,中国民航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联合申报的“面向航空器航前安全检查的无人机与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2025—2027科技计划资助立项。项目主要面向航空器航线检查作业中人工绕机巡查效率低、精度差、易漏检误检等行业难题,研究包括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在内的空地协同智能装备,以及视觉识别任务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从而实现巡查作业中“机器人代替人”。中国民航大学、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作为两国民航教育的高等学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擘画的合作蓝图,以数字孪生机场联合研究为关键抓手,携手落实共建“空中丝绸之路”。202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就与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聚焦数字航空与无人机,共建联合教学研究实验室。同年10月,“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智能化民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获民航局立项。2024年9月,双方联合申报的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数字孪生机场中哈联合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合作新旗舰。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民航大学和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签署中哈民航联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建立民航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航空安全、民航数字化、绿色航空等。此外,双方还将在航空新技术应用和推广领域开展合作,在国际民航组织全球航空培训+(ICAO TPP)项目框架下,联合开展民航领域国际培训。 -
·
天津财经大学与财政部天津监管局举行合作会谈
2025-08-28
近日,天津财经大学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访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开展深入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天津财经大学阐述了“新财经”建设实施纲要的愿景与具体措施。学校聚焦“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发展主线,以培养应用创新型财经人才为核心使命,并围绕财会监督、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监管科技等前沿领域,与实务部门建立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关系,保证人才培养能够真实落地。学校充分发挥“三力”优势,即智力优势、人力优势和算力优势,为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履行监管职责提供智力、人力和算力支持。同时,在合作中积极寻求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三源”,即问题源、数据源和渠道源,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双方就未来合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商讨,并在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双方将加速推动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共同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
·
2025年天津市青少年暑期科学营举办
2025-08-28
2025年天津市青少年暑期科学营日前在南开大学举办。为期4天的科学营活动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营员们开启一场沉浸式科学探索之旅。本次科学营由市关工委、市科协会同南开大学共同举办,众多知名专家、教授为孩子们授课。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带来爱国主义教育“开营第一课”。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开展无人机专题讲座,系统介绍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其在国防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营员们亲手操控无人机穿越模拟地形障碍,亲身体验飞行操控技巧。物理学院教授讲述物理学的奥秘,把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讲成“光的故事”,让营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