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市教委关于印发新时期做好来津留学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
000125225/2017-00089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 文 字 号 :
津教委办〔2017〕72号
主    题 :
教育\高等教育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津教委办〔2017〕72号

     

  

市教委关于印发新时期做好来津留学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2016年,市教委印发了《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教委〔2016〕40号)及《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津教委〔2016〕48号),大力推进我市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日前,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颁布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42号令),就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委制定了《新时期做好来津留学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6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新时期做好来津留学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42号令)文件精神,做好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特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来华留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明确定位;坚持来华留学服务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来华留学工作方针;坚持规范管理、做好提高留学质量、做强来津留学教育。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天津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主要目的地,发挥国际学生在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水平大学中国际学生比例达6%以上,国际学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高校侧重在生源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发挥支撑示范作用,年均增幅一般不低于10%;国际学生规模在500-2000人的高校及国际学生培养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高校应是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年均增幅一般不低于20%;国际学生规模在500人以下的高校以语言生和短期交流生为主要增长点,年均增幅一般不低于30%。职业院校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依托国际化专业标准开展来津留学工作,到2020年,职业院校国际学生总规模占在校生总数的2%。

三、重点工作

(一)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扩大国际学生规模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各高校应制定本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目标,主动调研"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的专业需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建设"一流大学"为契机,利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吸引高质量生源,重点发展学历生,打造来华留学示范校;市属高校以建立"一流学科"为契机,利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设计专门人才培养项目,打造来华留学品牌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发挥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天津理工科院校的优势,推动校企结合,重点突破理工科领域的国际学生教育,提高理工科国际学生的比例。

主动宣传天津和天津教育,组织高校赴境外招生宣传。把国际学生招生宣传纳入我市整体对外宣传推介之中,与市政府外宣部门合作举办宣传我市国际学生教育活动。加强各高校国际学生招生网页建设,启动留学天津移动客户端。

(二)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提高来华留学教学质量

加强全英文授课品牌专业建设,引进海外优秀师资,大力培

养本土师资,提高学历生比例、拓展生源国别。积极开展天津市英语授课品牌专业和专业群的建设。充分挖掘天津高校学科优势,建设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教材体系与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传统强势学科和新兴优势学科的特色,提高硕、博高层次国际学生比例。研发国际学生预科教育标准,建立预科教育基地。

鼓励支持来华留学教育基础好、学科强的学校,探索"互联网+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海外办学。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和交换生项目,建设国际化专业,提高天津市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京津冀国际学生教育协同发展,促成三地高校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建立天津市高校国际学生教育联盟,推动相近优势专业或者专业互补性较强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打造留学天津品牌。

(三)提供在津就业创业条件,优化留学环境

支持规范国际学生勤工助学,鼓励国际学生完成学业后在津就业,对在天津自主创业的国际学生,有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利用硕士以上学位国际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滨海新区就业的先机,积极扩大硕博国际学生的规模,把天津紧缺或急需的人才留下来。开展创业教育,组织天津市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推动校企结合,引导企业为国际学生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撑。设立天津市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为在津国际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生活咨询、住宿安排、签证办理、就业指导等专业服务。鼓励各个高校建立来华留学校友会。

(四)发展职业教育来华留学,构建多样化培养方式

以我市与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相关机构合作项目为契机推动高职学院开展国际学生教育,以跨境企业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国际学生订单式培养。鼓励有条件院校与境外职业学院联合设立鲁班工坊、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涵养国际学生生源。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招生模式。

完善高职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资质管理工作,高职院校拥有高素质的双师队伍、良好的实训条件、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成为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根据国际学生的申报学习专业志愿确定奖学金生接受院校。同时学校应设立配套校级奖学金。鼓励高职院校发挥校企结合优势,争取设立企业奖学金。建立国际学生预科、本专科合作分段培养和"专升本"机制。依托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鼓励开设全英语和双语课程,探索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增强示范引领性,加强政府奖学金管理

充分发挥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一带一路'项目"和"天津市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学生奖学金",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学生生源市场,继续扩大在津国际学生规模,增加学历生人数。

加强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管理,各学校建立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对年度考评的考核内容和激励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年度综合考评通常由本人自测、导师评价、院系评价和学校评审组成。通过对获奖学生的学术表现、学业表现、社会实践和奖惩情况综合评测,决定学生是否具有继续享受或恢复享受奖学金的资格。对于年审没有通过的学生,学校应暂停或者取消学生的奖学金资格,使国际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六)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高校国际学生导师制,推动高校建立讲授国际学生课程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出国进修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向国际学生导师倾斜,不断提升国际学生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建立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各高校要选派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国际学生辅导员,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第24号令)及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规定,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确保每个国际学生班级都有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享有与中国学生辅导员同等待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来华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市教委根据全市国际学生发展目标逐年分解,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各高校高度重视发展国际学生教育,要将来华留学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国际化战略等整体规划中,建立有利于推动工作发展的工作机制,整合全校资源,认真谋划本校发展策略。

(二)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不断加大外事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和"天津市友城项目奖学金"的引领作用;设立天津市高校"十三五"综投国际化学科专业建设"来华留学课程师资培训"重点项目;将年度国际学生目标任务纳入学校"十三五"综投绩效考评体系。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6月21日印发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