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市教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关于启动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的通知
来源: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7-02 11:45

 

市教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关于启动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

培育计划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稳步发展质量更高、影响力更大、竞争力更强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和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天津市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津政发〔201730号),市教委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决定联合实施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以下简称顶尖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路径,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系统谋划,深化协同聚力,突出学科发展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我市高校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始创新力,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服务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分层建设,重点突破。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单元,围绕双一流建设整体目标,在实施校级重点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的基础上,择优选择若干学科重点培育,分类型分层次设定建设目标,明确发展路径,冲击国内顶尖和国际一流,整体推进天津市高水平大学建设。

——统筹协同,创新机制。市教委积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解放思想、突破壁垒、凝心聚力、汇集资源,探索开辟学科培育特区,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活力,深化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突破口,鼓励顶尖计划实施单位积极探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人才引育、薪酬制度、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绩效导向,动态调整。坚持分类指导与绩效评价相结合,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对顶尖计划学科实行季报、年报制度,实施建设成效动态监测和阶段评价,根据阶段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培育学科。其它学科经建设符合遴选标准的,可适时增列入顶尖计划

三、工作目标

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进一步找准我市学科优势及短板,探索开辟学科培育特区,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突破人才引育、政策机制方面的瓶颈,分类型、分层次加快推动我市一流学科建设,扶植一批学科保持或冲击国内顶尖、世界一流行列,推动一批学科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

2025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医科大学肿瘤医学学科群、工业大学现代纺织学科群、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群建成国家层面一流学科(群),科技大学食品与轻工学科群、理工大学先进制造学科群、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群以及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体育类学科群等有良好基础的市级层面一流学科(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在支撑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035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医科大学、工业大学、中医药大学等一批高校成为国内一流大学,若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学科领先水平,更多学科整体实力或主要指标接近世界一流行列,高校成为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基础条件

顶尖计划分两个层次,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第一层次:遴选20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备冲击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实力的高水平学科;

第二层次:遴选20个左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果显著、独具特色,具备冲击国内顶尖行列潜力的学科。

入选学科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资源配置、政策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二)具备完善的科研经费投入制度、健全的科研组织和科研体制机制,建立分类合理、尊重规律、激励约束并重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瞄准学科前沿,注重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区域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或开展成果转化与咨询服务、新型智库建设与咨政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步协调发展。

(三)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强,整体水平高,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优良;一线教师普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人才培养经验丰富、效果良好;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产业前沿的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成长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后劲足。

(四)不断引进海外优质资源,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影响力较强。

五、遴选标准

顶尖计划入选学科按主要功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基础科学研究类。基础研究处于科技前沿,以承担国家或市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等为重要载体,聚焦基础性、前瞻性科学问题和前沿科技研究,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解决一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新知识新理论,具备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

(二)产业应用研究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健全,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政府、高校、社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面向我市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主要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等工作,与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及市级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共建应用技术研发团队,解决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或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专利技术产业化成绩显著,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做出突出贡献。

(三)人文社科研究类。充分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智库、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等平台,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创意等领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阐释,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在运用新知识新理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撑。

六、激励办法

(一)师资队伍方面

重点支持培育和引进国际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扎实推动国家及天津市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落地与创新。坚决破除五唯,指导高校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参与产业创新项目的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各高校职称结构比例和人才引育政策要向顶尖学科倾斜支持顶尖学科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入选学科可遴选若干青年骨干成员作为储备人才,储备人才可参照市教委有关指导意见实施年薪制管理,并在购房、租房、入住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子女入园入学方面给予适度照顾。入选学科应聘任符合学科发展需求的产业领军人才加入学科团队。

(二)人才培养方面

重点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科研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

支持入选学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多方需求培养人才。对入选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给予倾斜,加大对入选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加大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建设力度,项目充足、符合条件的,适度增加投入,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实践与创新平台。支持入选学科与地方政府、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科学研究方面

重点支持大科学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智库等科研平台建设。

制定专项支撑计划,支持入选学科每年获批一定数量市级重点课题。将入选学科与产业合作的重大在研横向课题纳入市级重点课题并给予支持。大力支持入选学科获批市级科研团队和平台,积极为入选学科建设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团队和平台创造条件。支持入选学科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社科类奖项。

(四)国际国内交流方面

重点支持高水平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建设、产教合作平台、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国际化环境建设、学校国际影响力提升。

支持入选学科骨干成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组织并担任重要职位。支持入选学科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科技成果推广会议。鼓励入选学科成员出国交流访学并提供便利,对学者出访交流不进行计划管理,按需派出。支持入选学科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选派成员和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培训进修、交换培养、攻读联合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七、建设步骤

(一)编制方案

入选顶尖计划的学科要根据自身实际,以改革为动力,确定建设思路,合理选择建设路径,科学编制建设方案,设定合理、具体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设方案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学科生态体系,细化学科研究方向,量化主要标志性成果,明确阶段性建设进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的长效建设机制。

(二)专家论证

建设方案应经学校组织专家充分研究论证,并经市教委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市有关部门同意后实施,并作为建设成效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

(三)项目执行

顶尖计划学科所在高校要按照建设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和改革任务,综合考虑各渠道资金、资源和相应的管理要求,细化具体的执行项目,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四)考核验收

1.“顶尖计划实行季报、年报制度,实时掌握入选学科建设过程,及时研讨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2.充分利用第三方学科评估机构大数据优势,对入选学科按年度进行绩效考核。对于进展明显成效显著的,可加大支持力度;对于进展缓慢或无进展的,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退出顶尖计划

3.按建设周期对顶尖计划学科进行终期验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对验收合格的学科,进入下一建设周期;对验收不合格的学科,强制退出顶尖计划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持续发挥双一流建设工作机制优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协调推动,共同推进顶尖计划实施。市教委具体负责入选学科认定、建设方案审订、执行的监督与检查、绩效考核等,规范、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2.“顶尖计划入选学科所在高校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校内支持措施,明确主体责任,改革管理机制,指导入选学科制定详实可行建设方案,形成入选学科特别是储备人才优进劣退的有效竞争机制,确保顶尖计划取得实效。

(二)资金保障

统筹双一流建设资金、共建高校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等现有投入,规范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入选学科所在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高校和学科将资金更多用于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与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软环境建设。

(三)机制保障

1.强化统筹规划,加强过程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及时跟踪指导,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不适合继续重点支持的,及时退出顶尖计划;符合遴选标准、有发展潜力、预期取得突破性进展或标志性成果的学科适时增选纳入顶尖计划

2.实施顶尖计划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以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等为评价重点。坚持公开透明,在适当范围公布入选学科的建设方案、建设进展及绩效评价情况等,强化政府、高校、社会监督。

九、其它事项

顶尖计划入选学科遴选和认定等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市教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202072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2072日印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