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63号建议的落实答复
来源: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10-23 16:28

郭滇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天津市高校推广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经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建议,经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研究明确建设标准
  综合教育部要求,全面总结天津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新工科教育”精髓要义,研究确定新工科教育核心内涵、新工科教育五维度核心要素(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质量管理)建设标准,制定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研究设计新工科专业建设项目及项目式课程、新形态教材、师资团队、实践教学平台、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新工科教育改革专项任务计划,全面布局、一体推进。
  2.专题部署扩面推进
  制定印发了《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全面深化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普通高校扩面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3月31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全市扩面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推动高校开展制定学校新工科建设方案、更新全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新工科专业标准建设重点专业等工作。王旭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高教司、市教育两委、普通高校、市教科院主要及分管负责同志参会。
  3.发挥专家指导作用
  成立了由科技大学牵头的天津市新工科教育研究推广中心,组织专家面向我市24所有工科专业的高校,围绕新工科理念与模式、各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展专题培训,累计1400余人次。面向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成立新一届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包括192名高校专家和128名行业企业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组织对新工科教育改革等工作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切实指导推动我市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产教深度融合。
  4.扎实推进重点任务
  统筹部署、推动实施九大工程统领新工科教育要素核心资源建设。
  一是实施“新工科思政铸魂育人”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率先启动培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首批认定35门市级新工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1本市级新工科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3个市级新工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二是实施“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工程。推动全市全部24所有工科专业的高校制定校级新工科建设方案,经教指委专家的审阅、反馈,学校再次修改提升后,现已全部发布实施。对标五维度的新工科建设标准,全市遴选确定了287个市级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各高校全面更新了全部389个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建设天津市普通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完成首批遴选建设项目,立项支持品牌专业建设点31个和品牌专业培育点31个。
  三是实施“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工程。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建设精品新工科课程。现已首期开展建设新工科校企合作课程121门、项目制课程509门、研究性课程42门。
  四是实施“新工科新形态教材建设”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资源体系与新型教材建设相结合,首轮认定23个新工科市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开展建设188部新工科新形态教材。
  五是实施“新工科师资团队培育”工程。探索校企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选派骨干赴我市“1+3+4”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项目”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校企融合共建新工科教学团队、新工科虚拟教研室等。
  六是实施“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工程。投资2.3亿建设的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已成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创新创业、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产教资源开放共享的实践实习平台。由市大学软件学院牵头,与9家企业、12所高校共建的京津冀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开展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项目,协同共育卓越软件人才。搭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组织开展全国新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大赛,共有来自京津冀、苏、陕等省市的20余所高校,包括清华、西交、天大、北航、北理工等近300名学生参赛。
  二、下一步计划
  我们将按照规划路径,严格落实我市新工科建设九大工程,细化阶段性实施内容,找准工作抓手,深化校企融合育人,系统推进教材、教师、教法、评价等全要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我市全域新工科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我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并希望保持联系。


202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