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悦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切实保证户外体育运动时间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是保障体育锻炼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除大课间外,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中学生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实行中小学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加强学校对家庭体育锻炼内容、强度和时长的指导,防止下午课后、周末和寒暑假成为体育锻炼的空白区。
二是不断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各学校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超市”,鼓励各学校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各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体育资源,推广跳长绳、转呼啦圈、跳猴皮筋、踢毽子、扔沙包、滚铁环、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三是细化大课间安排。上午的大课间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做好广播体操,有条件的学校要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利用下午的大课间组织全体学生每周至少开展3次集体跑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400—600米(学生根据体质情况可走跑交替进行),三、四年级学生600—800米,五、六年级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不低于1500米,高中生不低于2000米,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图案跑并配合音乐来提高跑步的趣味性;其余2次可引入更多新鲜有趣的锻炼方式,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开展的集体运动项目,使学生在柔韧、平衡、速度、力量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是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第一,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如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等,提升弱项、巩固强项。第二,课后服务体育活动项目力求新颖多样,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小学1-2年级可开展雨点变奏曲、两只小蜜蜂、青蛙跳荷叶、绳梯开合跳接力,蛇形跑往返接力等;小学3-4年级可开展运送水果、小象学本领、神奇的垫子、翻山越岭、蛇头抓蛇尾等;小学5-6年级可开展原地越障碍掷准、火车赛跑、双人抢座位、小老鼠偷粮食、拱门游戏、小小水球手等;初中可开展夹球接力、跨栏+跑绳梯接力、穿越丛林、立定跳远接力、越障碍掷远等,高中可开展喊号抱团、30或50米短跑+跨栏接力跑、速度绳梯、“十字”跳、洞穴取宝等。
五是公布课表,主动接受监督。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开学两周内,通过校外公示栏、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体育课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知晓体育课课时数,主动接受监督。各区教育局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学校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的举报。
六是加强对体育课和大课间的督导检查。市教委每学期要求各中小学校报送课表,并不定期随机抽查各中小学校体育课开足上好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天津市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严禁占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课时”列入对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初,市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天津市中小学生“每日走出去、动起来”活动的通知》。督促区、校制定每日活动一览表,各区之间针对课间、大课间以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互评互看,促进互学互鉴,保证中小学生每日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23年5月至6月,市教委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16个区中小学体美劳课程开课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2023年10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022-832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