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
  • ·

    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系列清明节主题活动

    2025-04-07

    清明节期间,我市教育系统积极行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各学校以“清明祭英烈”为契机,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特色活动,挖掘清明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借助这一传统节日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一、清明祭英烈  厚植爱国情我市各学校纷纷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思政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组织学生赴红桥区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  纸鸢传深情”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学生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传递赓续革命薪火、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心与决心。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政课堂形式,滨海新区塘沽博才小学组织师生代表前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领巾映童心”主题队日活动。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线,由小学生讲解员全程宣讲,以一场沉浸式红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宁河区俵口镇方舟小学是于方舟烈士的母校,学校深挖身边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了以缅怀于方舟烈士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由本校学生组成的方舟解说团,在活动中为大家讲解于方舟烈士的生平事迹。学生们在于方舟烈士纪念碑前献上鲜花,表达无限敬仰与哀思。二、感生命美好  生敬畏之心我市多所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四小学与北仑里社区联合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立足生命教育,通过讲述“不一样的人生”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正视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一束寄托哀思的花束、煮一枚清明时节特有的艾草蛋、种一颗代表希望和新生的种子……通过丰富多样的心育活动帮助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静海区北京师范大实验学校组织全体初三、高三学生共600余人开展远足活动。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书写成长,用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同时,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学校在团泊湖入口和观鸟平台,分别设置了拔河比赛和“一飞冲天”定点拍照两个互动环节。三、扬传统文化  润美德少年我市多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扶轮中学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举办“传承文化,乐享上巳,美育同行,共启合欢”主题美育活动。活动现场复原古风投壶场景,纪念馆的讲解员以李叔同“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理念为引,为学生讲述投壶从周代射礼演化而来的历史渊源。学生们领悟先贤教育精神,展示才艺,将美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东丽区丽泽小学小红花观鸟团队开展以“我眼中的鸟”为主题的传统风筝绘制活动。用环保颜料在空白风筝上勾勒飞鸟之美,用行动传递生态环保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在活动中内化于心。武清区汊沽港镇港韵幼儿园小班小朋友用废旧纸张团成大球,开展活力四射的蹴鞠嬉戏。中班小朋友手持画笔发挥想象,在鸡蛋上绘出缤纷多彩的画面,进行别具一格的“撞蛋”游戏。大班小朋友手绘各种各样的风筝,带着美好的祈愿放风筝。小朋友们在古诗《清明》中一起探春寻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的奥秘。
  • ·

    尼加拉瓜鲁班工坊启建

    2025-04-07

    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尼加拉瓜国家技术培训署共同建设运营的尼加拉瓜鲁班工坊启动建设,助力提升当地青年的就业本领。三方近日签署合作协议。尼加拉瓜鲁班工坊将分期在尼加拉瓜国家技术培训署下设的法布雷托职业学校(技术中心)投入建设,先期将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4个专业。中方两所院校还将为尼方提供职业教育教师的短期培训和学历提升渠道,与尼方合作开发中文和西班牙语双语课程教材、专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全面分享中国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帮助和支持尼加拉瓜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提升当地青年人的技术技能,同时服务当地中资企业发展。
  • ·

    全国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赛项天津集训队选拔赛举行

    2025-04-07

    由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赛项天津集训队选拔赛日前举行。来自我市职业院校、口腔门诊、企业技术骨干等不同领域的9支代表队同台竞技。比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升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国技能大赛输送优秀选手。比赛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为引领,充分运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并借鉴以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设置数字化口内扫描,固定桥(三牙位)设计+打磨就位考核模块,既有数字化技术的精准高效,亦不乏手工匠心的细致打磨,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 ·

    天津师范大学廉政法治教育基地揭牌

    2025-04-07

    天津师范大学廉政法治教育基地日前揭牌。廉政法治教育基地由学校法学院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主题规划,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利用模拟法庭特色资源,在模拟法庭所在区域及周边打造师生身边具有法学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阵地,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 ·

    2025年市级民心工程新增中小学学位项目进展顺利

    2025-04-03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工作,2021年至2025年连续5年将“新增中小学学位项目”列入我市20项民心工程。市教育两委将此作为精准提供教育资源、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重大机遇,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202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1.62万个。目前各学位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我委将指导各区紧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度任务目标完成。东丽区华明东区小学教学楼
  • ·

    我市高校毕业生留津就业意愿逐年攀升

    2025-04-03

    近期,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我市10所高校的7147名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1.7%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将天津作为就业首选地,比例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较2023年提高3.1个百分点,留津就业意愿逐年攀升。在参与此次调研的受访者中,毕业后直接就业是主流选择,占比近六成。除此之外,超三成计划在国内继续深造,3.4%选择出国留学。从行业选择看,18.0%的毕业生希望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工作,其他受青睐的行业还包括制造业(1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8%),金融业(9.3%)。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毕业生将天津作为就业首选地,占比41.7%。其中,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毕业生首选留津就业的比例为33.2%,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23年提高2.8个百分点。51.3%的毕业生将“环境宜居”视为留津就业的首要因素,“看好天津发展前景”(42.1%)是第二大动因,此外,33.0%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32.6%选择了“家乡在天津”。关于就业优先考虑因素,调查结果显示,69.6%的受访者选择了薪酬待遇,其次为工作稳定(59.4%)、工作环境(59.2%)和发展前景(49.6%)。此外,34.3%的受访者在就业时首选国有企业,其他主要就业单位还包括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民营企业和自由职业。在本次调查中,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不足百人,仅占1.2%。其中,超半数首选自主创业方式,其他方式主要有合伙创业、家庭创业和加盟创业。受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准备创业的毕业生中,选择人工智能行业的占比最高,达到19.5%,其他主要行业还包括网络运营、教育培训、住宿餐饮等。本次调查对象中,本科生占比59.9%,硕士研究生占比31.2%,博士研究生占比8.9%。在生源地方面,天津生源占比24.8%,其他地区生源主要为河北(10.8%)、山东(8.7%)、河南(7.3%)、山西(6.0%)等。在专业分布方面,工学、医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最多。
  • ·

    天津市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召开

    2025-04-03

    日前,市教育两委召开天津市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和全国、全市老干部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怡蔓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育两委二级巡视员王戈主持会议,教育系统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传达了全市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了教育系统2024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情况,对202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会议指出,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自觉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老干部光荣传统的重要论述,自觉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的殷切期望,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会议要求,2025年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要紧紧围绕市教育两委工作的主题主线,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发挥作用、服务管理和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推动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全系统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协同配合,确保把党中央和市委对老同志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标准,切实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能力水平。要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稳中求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奋力开创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
  • ·

    2025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推动会召开

    2025-04-03

    4月2日,2025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推动会在天津大礼堂召开,总结部署工作,推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文魁出席并讲话。市关工委党委书记、主任邢元敏主持会议。顾秀莲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各级关工委以党建带关建、推动“五育”深度融合、深化社区“五爱”阵地建设、打造工作品牌,团结带领广大“五老”聚焦大局,在服务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方面成绩显著。她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胸怀“国之大者”,聚焦青少年和“五老”“急难愁盼”回答好“强国建设,关工何为?”这一时代课题,在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凝聚“银发力量”和“青春力量”的同频共振。孙文魁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关工委给予的有力指导表示感谢。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和殷切希望,在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推动社区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用力。会上,就关工委重点工作落实、推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 ·

    俄罗斯鲁班工坊再结硕果

    2025-04-03

    近日,参与俄罗斯鲁班工坊第六期EPIP 师资培训的教师阿纳斯塔西娅·库德里亚肖娃,因在信息编码领域的突出贡献,被俄罗斯科学院授予“青年科学家”殊荣,这是参与EPIP师资培训的俄方教师首次获此国家级奖项。2024年11月,俄罗斯鲁班工坊第六期EPIP师资培训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来自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的教师,完成了为期10天的5G通信、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训。培训期间,俄方教师通过理论研习、校企实践及文化参访,系统掌握了中国职业教育创新模式EPIP的核心方法。阿纳斯塔西娅·库德里亚肖娃表示:“中国EPIP模式强调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为我们优化课程设计提供了全新视角。回国后,我们将培训成果融入教学,并开发了面向俄罗斯产业需求的模块化课程。”2025年3月,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带领的学生团队,在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主办的“国际科学节-CTF国际比赛”中获奖。带队教师表示:“此次竞赛成绩得益于鲁班工坊长期推动的‘校企协同’模式。我们与华为、奇安信等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攻防演练环境,这与EPIP倡导的‘真实项目驱动’理念高度契合。”从师资培训到技术竞技,俄罗斯鲁班工坊以多元路径诠释了“语言互通、技术共享、文明互鉴”的深层内涵。这两项里程碑式成果不仅是中俄职教合作的缩影,更彰显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智慧与世界需求的深度共鸣。
  • ·

    南开大学与蓟州区联建“科技小院”

    2025-04-03

    日前,南开大学与蓟州区联建“科技小院”签约仪式在蓟州区教育局举行。仪式上,双方签署《科技小院框架协议》。会后,双方代表赴罗庄子镇实地视察调研科技小院建设推动情况。建成后的“科技小院”将成为南开大学文化及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基地、农业产业问题研究基地、辐射区域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基地,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探索创建的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让相关专业研究生常驻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 ·

    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助力两国文化交融

    2025-04-03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外语高等学府之一,天津外国语大学自1964年建校以来,已开设33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含31个外语语种。2017年,学校在全国首创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填补了我国斯拉夫语系人才培养的空白。随着一批批白俄罗斯语专业人才走出校园迈向国际舞台,这座纪念碑也成为中白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以语言为弦,奏响文明互鉴的华章。2019年,中国首个雅库布·科拉斯中心落户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心成立6年来,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联合举办一系列品牌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跨文化实践中触摸文明交融的脉动。2024年天津市—莫吉廖夫州教育合作论坛在白俄罗斯举行。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团队全程参与论坛筹备期间的翻译工作,并将中国文化引入论坛,搭建起民心相通的彩虹之桥,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如今,掌握白俄罗斯语的中国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连续保持100%。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白俄罗斯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授白俄罗斯语专业的高校教师、为官方往来和商务合作提供服务的翻译人员、参与文化艺术项目的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够通过双语文化视角和语言意识来推动中白对话的跨文化交际专家,“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用双声部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文明互鉴的交流使者。”当中白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星火,当两国青年在学术论坛激荡智慧的回声,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这条由汉字与字母铺就的文化丝路,正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铭刻进新时代的文明篇章。
  • ·

    天津美术学院用人工智能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

    2025-04-03

    天津美术学院积极搭建艺术家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工作平台,促成艺术家和科学家携手,助力和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学研管服各领域工作,构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机制,优化校园管理、教学和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积极构建教育部提出的“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以智助服”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一、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首开人工智能艺术学院,让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技术掌握能力成为艺术院校的新型基础并滋养传统美术学科,推动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目前,学院增设2025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内容,将培养“人工智能艺术专业方向”人才付诸教学实践,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尚属首例。二、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学院推出为期3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开放,通过《人工智能地图》《机器人艺术》《NLP 与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安全伦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科技艺术》等15场理论讲座与AIGC创新应用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范围,与艺术生态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应用场景、安全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并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AI交互的新创意。三、推进人工智能艺术创新学院搭建人工智能艺术实体性新型研发平台,该平台以学科交叉为特色,设立脑科学与智能艺术、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四大核心实验室,形成覆盖智能艺术全链条的研究体系。依托校企双导师制教学机制,深度衔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推动人形机器人设计、智能交互艺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于2025年4月正式启用,成为京津冀地区艺术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性载体。同时,在河北区政府支持下,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国家级机构及20余家科技领军企业,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于河北区意式工业园建成占地1100平方米的实体化创新基地。平台的搭建和实体化创新基地的建成,是天津美术学院深化“新艺科”建设、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成果,标志学院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不仅为区域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培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文化科技融合战略的落地实施,彰显了艺术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时代担当。
  • ·

    我市高考时间安排公布

    2025-04-02

    根据市招委近日印发的《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我市2025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等级性考试于6月9日至10日举行。高考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共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共6门,由考生自主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值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各科目成绩均以原始分数的方式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00分。高考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15:00至17:00,外语(英语笔试15:00至16:40)。等级性考试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9日8:30至9:30,物理;11:00至12:00,思想政治;15:00 至16:00,化学。6月10日8:30至9:30,历史;11:00至12:00,生物学;15:00至16:00,地理。
  • ·

    我市首家国学思政馆落户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5-04-02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思政馆揭牌仪式日前举行,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基地同时揭牌。该馆为我市首家国学思政馆,线下实体展馆面积为200余平方米,包括经典著作、诗词歌赋、国艺精粹、工艺美术、天津文化等五个板块,构建起国学与思政深度融合的立体空间。国学思政馆巧妙融入“琴棋书画茶”特色区域,借助国学VR教学资源及VR红色党建资源,让展示生动有趣;互动体验区开展国学经典解读、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实现课堂内外融合,激发学生实践体验兴趣。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国学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贯通协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家国情怀,在研学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教育目标。
  • ·

    我市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实践研修班开课

    2025-04-02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天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日前,由市教委指导,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AI)赋能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实践研修班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64所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近500名教师参加研修。研修班上,专家以“DeepSeek与生成式AI:原理与应用”为题作讲座,介绍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情况,阐述DeepSeek与生成式AI的原理和DeepSeek的混合专家模型、推理轨迹、模型蒸馏等技术创新点,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DeepSeek及相关生成式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法,分析当前生成式AI存在的局限性问题;从教案生成、学情诊断、课件生成、知识图谱生成、能力图谱生成和智能生成教学活动等六个模块,详细介绍了DeepSeek+AI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具体案例。本次研修班是进一步凝聚我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共识、开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参加研修的教师表示,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方法,今后将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努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