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市多所高校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活动
2024-12-10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89周年,12月9日,我市多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活动,引导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南开大学举行“爱国薪火永相传,公能情怀勇担当”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主题活动,来自各学院、马拉松协会、南开系列学校的129名师生代表以火炬接力校园跑等形式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第一棒火炬手表示:“爱国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焰,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勇往直前。”天津大学在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举行“赓续血脉心向党挺膺担当砺青春”主题团日活动暨2024年新团员示范性入团仪式活动,勉励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立报国强国之志,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学校还举办了“七十五载强国路,挺膺担当筑未来”青年学生理论宣讲大赛,参赛学生宣讲员精心打磨了“以青春逐梦,传星火璀璨”“红旗舞过,山花烂漫时”“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等9个宣讲专题,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朋辈思政课。天津美术学院举办“红色经典版画作品展”,由学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共同创作完成的50幅红色经典版画作品,用艺术形式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展现出青年学生以画笔诠释的爱国情怀。此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短剧《青春纪实:从觉悟社到伟大时代》,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大思政课”中赓续红色血脉。 -
·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立大会暨首场报告在津举行
2024-12-10
日前,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立大会暨首场报告在南开大学举办。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主持会议;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院长顾海良作首场报告。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陈辐宽会见李卫红、顾海良。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长喜、副主任魏大鹏,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出席会议;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致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刘十洲介绍工作情况。陈辐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天津市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五老”独特优势作用,更好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李卫红充分肯定了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特别是夕阳红报告团取得的成绩。希望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政治、威望、学术、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推出有深度、有温度、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会上,教育部关工委公布了“五老”报告团首批35位专家。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推荐的教育系统夕阳红报告团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刘景泉和教育系统夕阳红报告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团长、天津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嚥入选。 -
·
第四届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发展论坛在津召开
2024-12-10
为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日前,第四届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发展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聚焦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目标、政策保障、体系建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资源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总结凝练学科前沿进展和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支撑。论坛设置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理论体系、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本届论坛不仅是对以往三届智库发展论坛的延续和提升,也是对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积极回应和具体落实。通过深入交流,参与者就如何高质量开展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达成重要共识,为心理学智库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
·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干部培训班举行
2024-12-10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干部培训班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南开大学基地举行。开班仪式上,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就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情况、进展成效和下一步规划进行了交流发言。本次培训班旨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召唤,搭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学习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系统干部协同创新能力,共同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谱写新篇章。 -
·
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顺利结束
2024-12-10
历时两周的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12月8日顺利结束。全市艺考生参加了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考试,考试安全有序,考风考纪良好。考试期间,各考点严格按照高考考务管理要求,强化对考生手机的管理,配备人脸识别仪与智能安检门,科学合理设置安检通道,实行“2+1”智能安检,无线电信号(含5G)屏蔽做到全覆盖,实行“考场监考、视频监考、流动巡考”制度,考中对所有考试环节进行录音录像,考后对全部考场视频实施智能识别分析,严防违纪作弊行为发生。市网信、公安、无线电管理、卫健、电力等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切实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安全、平稳。预计2025年1月中旬,考生可在招考资讯网上查询本人艺术类专业市级统考成绩。 -
·
我市教育系统兴起学习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热潮
2024-12-09
连日来,我市教育系统持续兴起学习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广大干部教师纷纷表示,大会为全市教育工作者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市的冲锋号。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表示,学校要在提升思政引领力上下功夫,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案例式、体验式、专题式教学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出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金课”。同时,推动《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进课堂,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革生说,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工作部署安排。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建设部署要求,深刻领会教育的“三大属性、六大特质、五大任务”的内涵要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教育强国”时代使命,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全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展现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力量。天津城建大学党委书记史庆伟表示,全市教育大会为推动教育强市建设、促进天津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的目标,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以“品牌强校”的高质量答卷,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进程中展现作为,贡献力量。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欢说,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吹响加快推进天津教育现代化的强劲号角。学校将切实把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转化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澎湃动力和务实举措。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以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和天津高质量发展需要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强“新艺科”建设,在艺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发展、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等方面,厚植艺术院校本色、实践育人特色、服务社会底色、国际办学成色,统筹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部署要求;三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围绕国家所需、天津所要、学校所能和专业所向,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书写“教育强市、天音有为”的生动实践。天津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张立顺表示,近年来,天津教育在全国创下多个“首次”“率先”,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令人倍感振奋。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体育院校高端体育人才孵化基地、输送基站作用,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做出贡献。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志杰说,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不仅对艺术类专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学校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打造“新艺科”,不断探索以“艺科融合”为发展方向,跨学科、复合型、贯通型和协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将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平台,构建学校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行星齿轮结构,形成互济贯通的学科建设布局和内外兼修的长期发展路径,开创全国“新艺科”发展的定位,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把更多艺术元素融入到天津城市发展,让艺术融入城市、走进生活。天津农学院党委书记李鑫表示,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天津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农业院校实际,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农业与教育、农业与科技、农业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服务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曹胜利说,全市教育大会为天津教育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号角。学校将扎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表示,全市教育大会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总动员、总部署,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一所诞生在天津、发展建设在天津的省市部共建高校,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学校区位特征和优势,在深化京津冀三地产学研协作、拓展三地教育交流合作深度广度上积极作为,以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天津教育强市建设添砖加瓦。天津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杜长有说,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天津市教育大会精神,发挥好天津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天津市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职能,依托天津市教育科研网和天津市终身学习网,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终身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国作贡献。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玉波表示,全市教育大会绘蓝图、指方向、明举措,催人奋进、振奋人心。学校将认真贯彻大会精神,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丰富“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内涵建设,更加充分发挥学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作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努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增添新动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不断贡献力量。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说,将从学院自身特色出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将依托鲁班工坊建设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勇当职教创新改革中的“破冰船”和走向世界职教舞台的“先行者”。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忠杰表示,学院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聚焦服务新质公安战斗力生成,全方位推进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加快推进天津警察学院建设,以实干实绩回答好“教育强市,警院何为”的时代命题。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说,和平区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六个下功夫“的要求,以“智慧教育奠基未来”教育核心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筑牢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阵地。和平区将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加强品牌高中建设,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提质扩优,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科学布局,统筹谋划好“十五五”教育改革发展,为开创教育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清区教育局局长刘洪生表示,武清区教育系统已迅速兴起学习全市教育大会热潮。武清区凝聚全区1.1万名教职员工的智慧力量,在“提升思政引领力、深化教育协同、服务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上下功夫,构建“1+2”教育规划体系,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武清由“教育大区”提速建成“教育强区”,为开创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昆说,南开区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南开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河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段雅睿表示,全市教育大会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指明了方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擦亮河北教育品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天津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河东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孙增说,全市教育大会上关于提升思政引领力、深化教育协同、服务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部署,为建设教育强市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河东教育的发展指明前行方向。河东教育将继续以“五育并举”、扩优提质、深化改革、安全稳定为支柱,以创新思维构建机制、协调思维优化结构、绿色思维提升质量、开放思维互补短板、共享思维促进公平,全方位推动教育品质升级,持续提升教育竞争力与影响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津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勇表示,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教育强市建设的奋进号角,奏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时代强音,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津南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服务需求、争创一流”的工作方针,抓队伍建设、抓机制创新、抓品质提升、抓工作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北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韩颜洁说,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汲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营养,在十佳班主任、杰出津门教师等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做充满温度的教育;在“红小宣”宣讲团、少先队建队日等课外活动中,做专业的红色资源教育;在校外辅导员、教学基地等的帮助下,做扎实的实践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滨海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广军表示,将在深化教育协同上下功夫,在提升思政引领力上谋新篇,创新“滨小宣”等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活动实施载体,建设学生卫生保健、心理健康、资助育人、第二课堂等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宝坻区建设路小学副校长刘雨晴说,学校将深入学习大会精神,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以实际行动促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宝坻教育的辉煌篇章。 -
·
全市基础教育从基础均衡到扩优提质
2024-12-09
在近年来教育改革中,我市探索高质量教育发展新路径,全市基础教育从基础均衡到扩优提质,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不仅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还在全国教育领域实现多项突破。这些努力不仅缩小了我市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也为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近年来,我市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从2008年起,我市实施了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提升了办学条件。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突破,我市教育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2015年,我市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的省市。教育区域的联动,是我市取得教育成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弥补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从2020年起,我市在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之间结成“教育发展共同体”,有效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此过程中,教育资源共享成为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法宝”。跨区合作的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各区的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比例达到100%。特别是在远郊区,市直属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已经覆盖了77.3%的乡村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我市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市内的101个教育集团,已成为连接普通学校和名校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学校实现从“普通”到“优秀”的转变。除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市还通过强化教师流动性和校长轮岗机制,使更多优秀教师进入基础教育一线,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交流教师已达3.4万人次。我市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持续创新,在全国教育领域创下多个“首次”“率先”,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2018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全面推动课程、科研、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同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上,我市率先完成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并于2022年全面落实,实现了全市公办中小学100%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4年,我市有6个区通过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程度居全国第3位。“明年,我们将提速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深入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努力缩小基础教育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天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 -
·
我市开展大中小学新时代感恩励志人物进校园活动
2024-12-09
为进一步深耕生命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乐观、通达、坚韧的人生态度,日前,市教育两委、市体育局、市残联主办的“为热爱向光而行”青春励志报告会在天津医科大学举行。天津大中小学新时代感恩励志人物进校园活动由此启幕。报告会上,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著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佟文,残奥会、世锦赛、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大满贯残疾人运动员杨博尊,残奥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轮椅运动会冠军冯雅竹,四川汶川地震伤者、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冠军代国宏,天津市大学生自信自强年度人物、天津美术学院学生孙怀念,天津市大学生自信自强年度人物、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叶聪6位主讲人讲述了关于磨难、勇气、希望和坚守的青春励志故事。天津市生命教育与成长发展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在会上揭牌。依托厚重的生命文化资源,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第一中学、第七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生命教育联盟。联盟将打通学段壁垒,推进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汇聚育人合力,联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构建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时代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
·
全国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津落幕
2024-12-09
由市教委、市残联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近日在津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天津理工大学代表队的“援梦青年——打造中国听障青年赋能服务领先者”“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手语数据平台”“花开无声——津派花丝工坊”等三个项目以及天津体育学院代表队的项目“玫瑰特教——关爱特殊儿童,赋能融合教育”包揽一等奖,展示了我市高校残疾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全国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国内首个面向高校残疾学生群体开展的创新创业竞赛。本届大赛经专家评审共选出25项创新创业项目入围决赛进行同场比拼,项目内容涵盖了非遗、无障碍设施、基于残健融合理念的助残公益项目等多个方面。 -
·
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创新实战训练营在津开营
2024-12-09
由市教委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指导、面向全国高校外语教师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创新实战训练营”12月6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营,以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新文科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本次训练营将在为期3天的研修中,通过理论授课、专家引领、实践应用等环节,帮助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大学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其专业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外语教育的需求。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业界知名专家,将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翻译胜任力培养、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新形态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实践等培训内容,带领全国50余所高校的上百名教师进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的探索。天津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培训基地在会上揭牌,旨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研究、设计和应用的重要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外语教育的全新范式和智能语言服务的前沿路径。该基地不仅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而且将其深度整合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系统中,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教紧密融合,通过成立研究联盟、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校企双方在各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创新“人工智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和国家急需外语人才。 -
·
京津冀会展人才培养产学研联盟成立
2024-12-09
首届会展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京津冀会展人才培养产学研联盟成立仪式日前在京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会展院校、会展企业以及旅游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论坛。本次论坛以“创新协同共育会展未来”为主题,围绕会展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主题演讲环节,三地专家分别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会展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作报告。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天津商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国家会议中心的代表围绕“会展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话题,就当前会展人才的需求特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展开对话。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牵头,京津冀三地20余所会展院校以及30余家知名会展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京津冀会展人才培养产学研联盟”,将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
·
肯尼亚鲁班工坊质量评估与EPIP教学模式应用分享交流会举行
2024-12-09
肯尼亚当地时间12月5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建设的鲁班工坊质量评估与EPIP教学模式应用分享交流会在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举行。作为首个开设本科专业的鲁班工坊,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方案,纳入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填补了肯尼亚本科教育在这个领域的空白,项目建设得到中肯双方政府的高度肯定。会上,肯尼亚教育部代表评价,鲁班工坊已成为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肯尼亚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理事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鲁班工坊不仅是一个职业培训中心,还架起了中肯文化交流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并为青年人提供了应对瞬息万变世界所需的技能。此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鲁班工坊验收团队赶赴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带去新教材、工程实践实训设备、迷宫机器人虚拟仿真系统等,这些将用于开发人工智能新专业,配套建设鲁班工坊元宇宙实训室。 -
·
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召开2024年总结汇报暨第二期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命名大会
2024-12-09
12月5日,天津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在第十四中学召开“做孩子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引路人”2024年总结汇报暨第二期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命名大会。会上宣布了2024年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论文获奖名单、2023年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考核优秀名单和2024年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命名结果。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以“2024:班主任专委会耕耘路育德铸魂奋进时”为题,对2024年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展望。汇报展示环节,2023年首期考核优秀的4个市级优秀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代表通过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呈现了2023年工作室取得的丰硕成果;滨海新区教体局作题为“引领区域班主任工作室成长与发展”的经验分享;第十四中学汇报了学校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经验。大会还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作专题讲座“以教育家精神提振班主任专业发展”。 -
·
天津美术学院建设“新艺科”践行高校文化育人新使命
2024-12-06
天津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思政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天津和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主动作为,以建设“新艺科”为契机,打造学院与城市互动发展的行星齿轮机构,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上展现“天美之为”。一、将思政元素与科技艺术融入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打造“5+4+1+X教学体系”,建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修课教学结合艺术史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通过中国文学、历史美学等人文素养的拓展,开创“实践教学展演”,提升学生的文化参与感。把思政课搬进美术馆开展“情景教学”,深入挖掘展览中的思政内涵,利用“翻转课堂”“数字化教室”“我学我画”等,打造学生喜爱的“天美模式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入选2021年“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名单,《红色美术的思政课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研究青年项目。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中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坚持“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实现“教书”和“育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专业课程100%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创作、下乡写生,引导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组织学生赴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开展写生实践,确立重走长征路、感悟延安精神、敦煌工作坊等考察、创作主题,学生在“行走的课程思政”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不断拓展转化。《字体设计》课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引入课堂,连续三年举办“遇经典、书相思”主题结课展,被评为天津市课程思政精品课。持续开展“崇德艺展”融思政主题于美术作品展览,参与学生群体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具有天美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校筹建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开展人工智能艺术通识教育,让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艺术院校的新型基础,并滋养传统美术学科,推动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艺术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搭建艺术家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工作平台,促成艺术家和科学家携手,助力和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学研管服各领域工作,构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机制,优化校园管理、教学和科研管理水平,积极构建教育部提出的“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以智助服”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学校人工智能杨柳青年画活化师生团队创作完成动态津城AI长卷,亮相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现代科技与杨柳青版画传统艺术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二、传播中国精神 提升美育素养学校注重引导师生强化把握时代、面向未来的意识,胸怀大局、主动服务的意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和主旋律为核心,鼓励师生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提升美育素养,创作主题鲜明、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作品,勇担高校新的文化使命。近年来,天津美术学院教师积极开展主题性创作,《儿女情长》《尖峰“食”刻》等多幅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屡获殊荣,《西藏和平解放》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雪舞·2022》落成于北京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西北广场。高质量完成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津主题彩车设计、“利剑高悬 警钟长鸣——天津市警示教育主题展”整体设计,用艺术精品服务社会文化生活,着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学校积极搭建高质量学术平台,主办“多元与范式:新文科背景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基础教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发展联席会议”“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时代之问’美术教育的使命与价值——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厚基博发——设计艺术教育基础教学论坛和亚洲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基础特色课程邀请展”“本源与智新——(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等多场次全国教育学术活动,引领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为国家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使命担当。学校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要求,整合校内与社会人才资源,在津美书院建设基础上,筹建津美融合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运用导师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据艺术与生成艺术”“元宇宙与游戏化学习”“智能体艺术与机器人设计”“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非遗传承与活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美育与创造力开发”“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等研究方向实现拔尖人才培养与特色优势专业的结合。三、以美育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学校搭建“艺术+思政”平台,通过主题艺术创作、展览展示、公益广告大赛、思政共建等活动,为天津市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提供既具有审美价值又直观鲜活的教学资源。学校围绕“天津海河文化传播”主题多维度、多层面进行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学校持续创新毕业展览形式,践行社会美育责任。2024“生如夏花”毕业展更是在美院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滨海美术馆和意风区三区联动、四馆开展,为城市增加艺术的魅力和创新创造的活力。学校在市内核心区海河边设立“海河艺术角”,师生们利用节假日开展“绘海河、美津城”海河写生活动,展示海河美景,为游客画像,描绘美好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艺术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与旅游集团合作在津湾广场开设“海河艺术长廊”,形成了集艺术展示、创作互动、文创市集于一体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区。学校主办“品味非遗——融合艺术展”亮相天津市河东区金阜码头,展览的三个主题展区“城市之兴”“城市之美”和“城市之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创作相融合。2024年3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张工一行深入天美艺术街区、天津美术学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对学校和艺术街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艺术融入城市、走进生活是天美作为高等美术院校的职责所在。学校充分发挥百年办学品牌优势、学科专业优势、艺术人才优势赋能天美艺术街区建设,打造海河景观带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场域,主办“数字智能艺术发展产业峰会”“‘AI+’背景下数字艺术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论坛”“AI科技艺术作品展暨第二届科技艺术+微论坛”“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术论坛”等20余场专业学术活动,同时,“创绘润城《创意素描》课程研究展”“城市客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洛神》造型艺术展演”“2024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展”等10余场艺术展览在天美艺术街区先后举办。学校持续发挥自身在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作用,开办“城市更新与公共文化艺术策展高级研修班”,以打造天美艺术街区城市名片为教学现场,围绕如何以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让城市注入“艺术力”和“年轻力”,面向城市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文化管理服务、艺术策展专业人群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为城市空间填充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在全力供给艺术赋能、营造街区浓郁艺术氛围的同时,盘活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浸润城市,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城市文脉,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
我市在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2024-12-06
由教育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日前落幕。我市代表队取得最佳风采奖、一等奖、二等奖等7个奖项,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获最佳组织奖。本次比赛分为演讲比赛和素养竞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选手参加比赛。演讲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等4个组别,按照各组选手总成绩决出各奖项;素养竞赛由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等4个学段的选手共同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