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在春季学期开学前率先完成DeepSeek R1智能大模型系统本地部署的同时,强化培训增效,提升全员AI应用能力,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系列工作坊”,策划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形态”为主题的系列公开课,营造出“人人善用AI、处处活用AI”的浓厚氛围。新学期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构建“AI+教育”新生态,让AI从学生眼中的“作业枪手”转变为“学习伙伴”。
在率先开设人工智能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学校将创新技术需求和教学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启动建设教师教育微专业,首批推出“人工智能+”“教师数字素养”等微专业。同时,学校采用选修与必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全校师范生中构建完成由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程、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和前沿拓展课程共同组成的“1+N+X”课程体系。
不仅如此,校园里新建的集成智能讲桌、智慧黑板、智能录播等科技产品的218间智慧教室实现了课程录制、板书同步、实物展台以及触控书写一体化等教学功能,助力师生提升硬实力。“去年底的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近3000名校内学生使用智慧教室项目中的普通话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最终,二级甲等以上比例较上半年提高了6%。”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说。
外国语学院教师带领的技术团队基于学校的部署,成功研发“实验中心课表查询智能体”系统,师生通过访问此智能体,足不出户,就可实时得到“周四某位老师的课在哪个教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课程查询”这类问题的答案。
学校重点推进本地数据训练,以“AI+”为核心支点,融合超星智慧教学平台,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嵌入教学平台中的智能编写、学情分析、解题助手、学习助手等功能;联合中国知网研学平台、DeepSeek大模型,开通研学智得AI系统,聚焦资源汇聚、文献研读、智能写作等功能,助力科研创新,全力开启“智慧科研”的全新生态。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DeepSeek通过智能问答、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工具,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对数智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的认识,主动拥抱智能技术变革,持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构建,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智慧校园建设,推动学校治理水平跃升新高度。”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