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教委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所有公办、民办中小学要进一步优化体育课、课间等时间安排,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开设3—5节体育课,高质量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我市各区各学校严格按照市教委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在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有时间运动,热爱运动。
学校:时间有保证、特色很鲜明、关键“动起来”
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这一要求,各校积极落实。
河东区行知小学积极行动,将此前校本课程转换成体能课,在以前体育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实现了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天津南开学校鹏飞学校从上学期就开始推行7:30—8:00晨跑,上、下午大课间加起来共70分钟,再加上一节体育课45分钟,全天体育活动时间远超120分钟。
落实要求,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时间,也给了学校体育工作更多的发挥空间。南开区实验学校建校27年来始终坚持的武术操、这两年结合中医进校园引入的八段锦等,都是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北辰区宜兴埠第三小学立足校园足球特色,将足球特色内容贯穿于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各环节。
河东区行知小学在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夫,增加了推铁环、跑旱船、跳皮筋等游戏内容和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增设了立柱杆、软梯等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南开区实验学校注重通过竞赛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学校公共体育课环节,学校通过开展小型体育比赛,如跳绳、拔河比赛等,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后续,学校还将集思广益,不断出新招、实招,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天津南开学校鹏飞学校充分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体育锻炼,冬天以“三跳”为主;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运动类型突出小型多样,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进行个性化运动,关键点落在“动起来”。
各区教育局:营造良好的“动起来、出出汗”环境
为落实市教委的工作要求,各区教育局迅速落地,有力执行。
河东区教育局研究制定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二十条具体举措》,下发给学校作为指导性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工作方案。在保障体育课时的同时兼顾体育课质量提升,指导各学校注重运动技能学习和实践练习,保障每节体育课内15分钟体能训练,杜绝“说教”式体育课,上好“出汗”体育课。全面丰富大小课间活动内容,要求每校要有室内外各1套自编操,每班设计不少于5项小课间活动内容,其中至少有1项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河东区作为“足球之乡”,不断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推动每校设计推广一种与足球运动相关的游戏,大力普及足球运动,打造特色校园足球文化。
北辰区教育局扎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各学校一直积极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确保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时间能达到1小时且具有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每日综合锻炼2小时活动。在2024年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中,参加学校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在我市2024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北辰区名列全市第三。
南开区教育局为做好体育工作,特别注重强化以赛促练,完善竞赛体系。2024年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共举办田径、球类、跳绳、拔河、引体向上等年级、校级竞赛300余次;全年举办春季(秋季)田径运动会、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三跳”、冬季长跑等各类区级竞赛15项, 7000余人次参与;南开区代表队参与市级比赛获得佳绩,2024年获得天津市首届大中小学春季接力跑竞赛小学组第一名、天津市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体能竞技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高中足球团体总分第二名。丰富的竞赛活动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