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各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拓宽思政育人空间,建强思政队伍夯实红色教育根基,“大思政”育人全面开花、亮点纷呈。
一、用好红色资源拓宽育人空间
我市红色资源丰富,各区在“大思政”育人时着力深挖红色资源,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从把思政课堂搬进觉悟社到梁启超纪念馆中的跨学科集体备课,从对校史中思政元素的探索到思政与美育的融合……河北区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边界,充分挖掘河北区乃至天津市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构建全员育人、全学科融入、全过程教学的“大思政课”一体化格局。
蓟州区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一分利文具店”、盘山烈士陵园、龙山烈士陵园、石海战斗遗址、联合村抗战展馆……一座座耸立的丰碑、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是生动鲜活的红色教材。蓟州区教育局还专门组织编写了三册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引导广大学生直观感受蓟州红色历史的厚重。特别是在全区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万名学子“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红色故事的理解,激发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情,实现了思政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
二、打造一支高水平思政育人主力军
我市各区在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锻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育人主力军。
滨海新区教体局和教师发展中心将思政课教师全员“晒课”活动常态化开展,旨在从整体上强化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滨海新区牢牢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让所有课堂都绽放“思政彩”。
蓟州区开展红色思政课教师阶梯式培养。实施种子教师培养项目,探索“专职+兼职+跨界”的“大思政课”教师选聘机制,遴选出123名种子教师,建立思政课种子教师资源库;聚焦青年教师的“面”,着眼种子教师的“线”,打造骨干教师的“点”,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思政教师配备教学导师,进行一对一全覆盖传帮带。
东丽区积极健全思政课教师动态退出机制,建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中存在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思政课教师,及时谈话提醒,探索连续排名靠后教师动态退出机制。
三、各区出招让思政育人活力四射
各区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在思政育人上不断拓展新招法,开拓新思路,让思政育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滨海新区不仅立足区域内,更是放眼先行示范大格局,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使命召唤,主动担当,推动京津冀教科研一体化,共享三地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优质资源。
河北区先后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签署共建协议,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组织“各学科备课组+思政教师”跨学科教研,组织思政教师奔赴红色基地进行沉浸式教研、交流。
东丽区教育局持续加强校家社携手育人模式,成立区域馆校协同建设共同体,组织华明小学、逸阳文思学校、军粮城小学、格瑞思学校分别与东丽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和天津机床博物馆等签署共育协议,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技术馆,推动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