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秉承“以体育人”理念,持续深化体育评价改革、提升体育教学水平、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引领青年学生练就强健体魄。
一、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全过程评价
以往体育“一测定乾坤”的粗放评价方式存在明显弊端,很多学生为了达标在考试前临阵磨枪,因此无法实现帮助学生“强体魄”的目的。近年来,南开大学从评价标准、考核形式、结果运用等多维发力,以“健康”为首要目标和核心原则,推动学生体育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升级。
2017年,南开大学实施公共体育课改革,将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身体素质考核分数关联,在全国高校中首发“体质健康证书”。证书中记录了学生毕业学年体质测试最好成绩及体质状况定性评价,其中,体测成绩良好及以上成绩者将被授予“南开大学体魄强健毕业生”荣誉称号。截至2024年毕业季,8年里共有15078名毕业生获得“体质健康证书”,897名毕业生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
学校坚持鼓励与约束并进的原则,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体现在新的毕业和奖学金评定要求上:为遏制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从2022级起,学生在学期间参与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评选,须以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为前提,无疾病或残疾等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四年综合评定50分)不能毕业。
学校开设体质健康特训营,对每个身体素质欠佳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能评估。训练导师根据体质测试成绩和评估结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短板,量身定制符合个体需求的训练计划,“定点帮扶”学生改善体态、增强力量、提升体能等,帮助学生体测达标。
数据显示,在一系列举措助推下,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正在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60分以上比率)由2016年的72.6%上升至2023年的85.4%,优良率也由4.3%上升至12.8%。
二、构建体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为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整体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南开大学开展了更多尝试。
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部与各学院紧密合作,构建了一套学院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学院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课外活动竞赛、学生体质状况等情况,全面评估学院体育工作成效,引导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体育工作,营造全校全员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为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样化需求,学校不仅开设了一系列新颖的体育课程,比如击剑、轮滑等,还针对研究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
自2021年起,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心通过体育场馆在线预订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游泳、羽毛球、篮球、排球等项目预订总量排名靠前的师生进行运动时长奖励,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三、评价改革带动“以体育人”文化建设
南开大学将体育文化作为打造精品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涵养人人重视体育、人人爱好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2023年9月,针对当前学生长跑耐力、心肺功能水平普遍较低等突出问题,学校在全国高校中首倡校园“特色马拉松”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设马拉松选修课,鼓励学生在身体条件允许和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马拉松比赛,能够完赛的学生可申请获得1个E类课学分;从2023级开始,春季学期的体育课增加马拉松长跑的授课和考核内容;在学校运动会设置“迷你马拉松”项目等。
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一年一度的“校长杯”系列赛成为学校的体坛盛事。数据显示,2023年南开大学“校长杯”系列赛共举办赛事2400余场、参赛总人数2800余人。校运动会共有超3400人次学生参赛,参赛总人数为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南开学子在田径、网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各类赛事中彰显了不畏挫折、顽强进取、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学校将持续弘扬南开体育传统,坚持‘以体育人’,扎实推动体育评价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引领带动人才培养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南开大学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