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津南区第十二届津沽文化日主场活动举行,衍纸画、纸塑、团扇、面点等摊位吸引了在场师生驻足观看。
津南区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增强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活态传承。充分挖掘并利用各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发挥好语文、历史、道法关键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校本课程。积极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开发,编制《民俗里的语文》等文化类读本5册。坚持开展、打造“汝昌书苑”“津沽文化日”“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底蕴深厚、形式丰富、涵育人心的传统文化展示、体验、品牌活动,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全区现有国家、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16个,版画传习室1个,传统文化学生社团368个,切实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剪纸、楹联、版画、葫芦烫画等传统艺术项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有效结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各学校充分挖掘津南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与区内“于氏掐丝珐琅”“陈氏制瓷”等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合作,拓宽学生美育实践平台;邀请民间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羊响板等非遗技艺;带领学生走进社区,积极参与活字印刷等文化传承体验活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志愿者服务等“亲子+”公益活动。
本学期以来,津南区组织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培训。注重教学研究,通过论文征集、课题研究、学术论坛、观摩学访等方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创新。此外,还组织全区教师参与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优质课评奖活动,百余人次参与评奖,多名教师参加现场论坛,展示了津南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成果。